鉴往知来,小故事里的大思政 ——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赴通江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侧记

21.07.2023  08:00

为加强成医学子理想信念,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7月7日,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实地参观通江县陈河银耳博物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和毛浴古镇,依托通江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更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从讲小故事到树大信仰。

朽木上的白衣,银耳乡的故事

芳草芊芊,清泉汩汩涌出,汇成一条小溪从大大小小的山石上淌过,穿过山林,实践团师生来到陈河银耳博物馆。银耳博物馆坐落在陈河乡雾露溪畔,其典型的川北民居风格与雾露溪“九弯十八包”独特的自然环境相映生辉,把“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的银耳生长特性展示得一览无余。

跟随着讲解员老师黄玲“世界银耳在中国,中国银耳在通江,通江银耳在陈河”的介绍,实践团行走在陈河银耳博物馆的历史长廊,了解通江银耳从自然生长到人工栽培,独特生长环境,从传统生产流程到现代化生产的历史及其发展轨迹,生动展现了陈河“中国银耳之乡”的历史文化内涵。2021级临床本科的李倩颖同学说:“我们团队来到了通江县陈河镇银耳基地,了解到通江银耳不仅是因为天时地利,更因为通江人民有智慧找到了最适合银耳生长的方法,持之以恒地选育出最优良的银耳,才有了名扬天下的银耳之乡的美誉!希望自己也能如露珠滋养银耳般,用自己的勤奋努力滋养美好少年时光, 将小我融入大我。

乡村振兴战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同学们切实感受到通江县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勇于探索、吃苦耐劳、奋斗进取、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革命精神,纷纷表示要结合大学生创新思维和互联网优势, 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挖掘产业多元价值,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入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谱写乡村建设新篇章。

训词光辉照耀千秋 探寻大巴山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资源是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依托通江红色资源,以红色铸魂、汲取红色智慧、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医路追光”实践团就是追光者,师生们来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聆听战火硝烟的故事,追寻闪耀在毛浴古镇中的红色光芒。

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同学们参观了许多红色文化主题展,透过大量的文物、照片、手稿、信件等,实践团师生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在川陕苏区的艰苦奋斗历程,为革命奋斗终生的精神信仰。2021级护理学专业罗诗画同学有感而发:中国革命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红军精神是一种坚定不移的信仰。今天的中国青年要坚定信仰、不屈不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绵薄之力。

远山碧波阵阵、脚边玉溪潺潺,毛浴古镇就在这灵山秀水之中。“毛浴古镇一墙石刻标语,是见证革命历史的活化石,典藏着往昔峥嵘岁月。”伴随着徐刚老师的讲解,同学们走过铁索桥、穿过古朴的街道、看到“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十六字标语,仿佛听到战士们英勇粉碎“三路围攻”、“六路围剿”的欢呼声。

长长的青石板街道,凹凸斑驳,处处皆见岁月留下的痕迹,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当年的红军故事,诉说着光辉的革命斗争历史。在这场穿越时空的追寻与探访中,同学们真切的感受到当年红军战士敢闯敢干、勇于牺牲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奋勇开创新局面的集体主义精神。纷纷表示,每到一处红色遗址,重温那一段峥嵘岁月,灵魂就受到一次震撼、精神就受到一次洗礼,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要自觉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砥砺前行。训词光辉照耀千秋,红色之魂永不褪色。

(马院  袁景、伍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