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各界吁盼学联见好就收 要感受到政府善意

23.10.2014  06:49
22日,香港市民聚集旺角力挺警察执法清理“占中”。   (图片来源:香港大公报)

  香港特区政府21日晚与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学联)代表就政制发展问题对话,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也就学生要求作出多点回应。香港《经济日报》随后发表文章说,对话总算走出艰难首步,只是困局仍未见曙光。《星岛日报》社论认为,如果学联仍不愿采取务实态度,拒绝接受政府建议的出路,只会走进一条“没有出口的隧道”。虽然立足点不同,看法也有差异,但香港各界有一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学联应该及早停止“占领”行动,示威者重返校园,防止激进者搅局,避免香港社会整体利益受到进一步的影响和冲击。

   学联要感受到政府善意

  香港多界别人士表示乐见对话。有乐观的观察者认为,特区政府与学联进行的首轮对话有“建设性”,双方互相尊重,各自坦率表达意见,气氛理性平和。但对话不可能一次就能解决问题,未来应当有更多的类似对话,通过理性的讨论逐步收窄分歧。事实上,对话并非辩论比赛,没有输赢。《大公报》报道还关注到一个细节,就是“政改三人组”对话时均以英文名称呼学生,显得比较亲切,并在对话结束后,主动走向与学联代表握手。

  香港舆论认为,特区政府已尽最大可能作出了合法、合情、合理回应,期望学联能感受到诚意和善意,以市民福祉为依归,为香港大局着想。《文汇报》22日刊发社评指出,特区政府既承诺向港澳办提交最新的港情报告,又计划成立多方平台让学生和年轻人一起商讨政改,学联不要轻率否定特区政府的努力,而应懂得适可而止,以务实的态度去解决政改争议,寻求最大共识。

  路透社21日的报道称,虽然双方均未公开显示出妥协意愿,但本次对话被认为是在缓解僵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法新社消息称,郑林月娥在对话结束后表示,港府将继续向学生团体敞开大门,也希望这是今后数次对话的开端。据路透社此前报道,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也表示,虽然一次对话未必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能够对话便是好的开始。

   诉求务实是形成共识的关键

  但学联一方似乎并不买账。

  特区政府21日晚表示,“三人组”明明在对话中积极作出了多点回应,但香港学联却认为政府并未给予实际的答复。由此可见,离双方取得信任和凝聚共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据香港《明报》网站报道,双方对话结束后,香港警方一度在旺角“占领区”增加人力。

  有媒体观察到,在全程直播的对话过程中,学联代表屡提不符合事实及法理的论点,港府官员一一给予纠正。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刘佩琼认为,港府的四点建议并非学生口中所言的“带港人游花园”,而是“明确的”、“有建设性的”以及“长远的”主张,值得学生好好思考。刘佩琼还指出,学生在对话中所提论点并非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其诉求未经深思,港府难以满足。加之学联与反对派政治人物的考量未必一致,即使政府能成功争取学联,政改方案能否顺利在立法会通过仍属未知数。

  同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的工联会理事长吴秋北表示,学联代表仍在质疑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及《基本法》,不顾事实兼曲解法律条文,未体现出撤离示威区的迹象,令人难见转机。他对学生的表现感到“失望”。

   “占中”破坏大,结束才是王道

  外媒称本次对话是为缓解僵局迈出的重要第一步,但与此同时也认为,“占中”运动破坏“法制”这一香港核心价值并将贻害长远。英国广播公司中文网刊文指出,“占中”宣扬的行为准则是印度甘地的“公民抗命”理念,但现实是,口号喊得震耳欲聋,和平理性非暴力却难寻踪影。“占中”者把各自的利益要求建立在侵犯和挟持公众利益的狂欢上,造成其他道路使用者有家难回,有班难上,有工难开。虽然不乏有理性者,但更多的示威者是占地为王,冲撞和谩骂执勤中的警察。“法不责众”正使得法制这一香港核心价值和核心竞争力迅速损耗。

  工联会立法会议员王国兴表示,政府在对话中已展示极大诚意,而“占领”行动已经3个星期。期望参与“占领”行动的人士能够“见好就收”,不要再继续以堵塞交通作为威胁的手段,这无助于解决任何的问题,反而会令社会的整体利益持续受损。另外一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勇希望,香港社会不要被“唯恐天下不乱”的激进分子破坏,学生应对滋事分子“说不”,重返和平理性,事情才有曙光。

  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刘乃强认为,双方对话是好事,能增加港人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知识,并看清道理在哪一方。因为学生的要求不合法,指控又不符合事实。双方对话并非为说服对方,而是说服市民,政府在这次对话之中有理有据,表现优胜于学联。吴秋北也指出,特区政府进行对话,希望能争取善良及温和的学生,也让市民明白政改症结所在,即错不在港府及人大常委会,而系学生所持的诉求不合法不合理,“市民能从对话中明白道理,便能加快结束‘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