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驾成绵乐压力不小“开得不好要遭洗刷”

19.12.2014  11:13



成绵乐客专首发司机杜辉。  刘陈平摄

        担任成绵乐客专首发司机的杜辉,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和火车打交道,已有20年“驾龄”的他经历了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动车时代。尽管是一名老司机,但杜辉坦言,首驾成绵乐压力不小。

        一人掌控上百开关

        2008年,作为成都铁路局选拔的25名“精英”列车司机中的一员,杜辉前往铁道部接受培训,2009年学成归来。2010年,他成为成都铁路局首条城际客专成灌线开通的首发司机。

        真正坐进动车驾驶室后,新的环境和操作系统让杜辉“出了一手的汗。”整个熟悉过程花了几个月。

        在只有四五个平方米的动车驾驶室内,光是需要随时监控的屏幕就有好几个,与车站和车组工作人员等联系的通讯系统也有数套。此外,掌控车内各项功能的按钮闸阀达数百个之多,看着就让人眼花缭乱。而且不同车型的动车操作界面不同,司机必须全面掌握对应的操作方式,才能应对突发状况。

        “开动车和开以前的列车不一样,我现在更像是个公交司机。”杜辉笑着说,现在自己不仅要承担列车发动、加速和停步等基本的驾驶任务,还要掌管所有车门的开闭,“进站开门,出站关门。乘客离驾驶室也很近,开得不好要遭洗刷!

        何时刹车全靠“

        杜辉说,相较以往列车开进站就脱手,停靠位置误差大的情况,如今动车的停靠必须十分精确,车体与规定位置相差不能超过20厘米。这样的精准是建立在没有任何指南和参照物的情况下。

        “咋个才能停到位,什么时候拉刹车,离站多远距离开始刹,制动力调到几挡?这些东西全都只能一点点试。”杜辉说,成灌线调试阶段,他每天连续10多小时试验,本子记满各项数据,最后终于把操作的具体手法总结出来。他的“停车宝典”也成为成都铁路局的模范教材。

        成绵乐客专联调联试阶段,杜辉和其他几位动车司机再次承担起了“写宝典”的任务,他们每天从早到晚要在整条线路上跑几个来回,记录和调试不同车型在不同站点的停车及启动数据,从而选出相对最好的刹车节点和加减速速率。

        “醒神操”成司机必备

        为了安全行驶,一方面,根据铁路部门的规定,动车组长途线路要配备两名司机轮流上岗,另一方面,动车司机还有独门秘笈,让自己随时保持清醒。

        第一个秘诀就是动车驾驶室操作台上的一个圆形按钮,司机必须每隔几秒钟便按压它。“就是给操作系统传递一个信息,司机正在正常履职,没有走神或出现其他状况。”杜辉说,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这个按钮没有及时按下,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提醒司机,如果依然没回应,动车就会自动刹车制动。

        此外,司机们会有一套自己的“醒神操”,不仅仅是一种操作规范,更可以时刻提醒司机集中精神。“基本都是右手的动作,我们在进站或启动之前必须做,比如握拳,比如指向前方,然后还要喊口令。”杜辉说。

        对话首发司机跑首发很荣幸感觉帮很多人实现了心愿

        华西都市报:担任成绵乐客专线动车首发司机,你有什么感想?

        杜辉:很荣幸,也感觉到肩膀上的责任,跑首发我也有一些压力。这毕竟是川人非常关注的一条客运专线,那么多人盼着这条铁路开通,感觉自己也算帮很多人实现了一个心愿。

        华西都市报:为了这次首发你准备了多长时间,会不会很辛苦?

        杜辉:算上联调联试,应该有两个月左右吧。很长一段时间早上五点上班,晚上七八点下班,一整天都在跑车,熟悉线路和做各项工作。其他几位司机跟我一样,其实大家都很辛苦,但还是值得的。

        华西都市报:你对四川铁路建设将来的发展怎么看?

        杜辉:我最开始跑时速60公里的货车,再到时速100多公里的普速列车,然后到现在时速200多公里的动车,亲眼见证了铁路的发展进程。未来四川的铁路建设肯定会越来越好,居民出行肯定会越来越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