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首次 揭秘这份全省“含金量”最高账本

15.01.2019  21:50
  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小账本,每个省也有自己的大账本。1月14日,我省每年最大的账本——《关于四川省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
  《报告》显示,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718.3亿元,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84亿元,两年累计支出将超1.8万亿元。《报告》详细记录了过去一年钱花在了哪儿?今年又会把钱投向何处?堪称今年四川“含金量”最高的账本。
  账本往往能反映个人或家庭的生活状况,同样,每个省的收支结构也能反映出当地发展情况。与往年不同,我省今年提交审议的“账本”从“谋篇布局”“构思基础”到“写作手法”均有不同。细读这个沉甸甸的账本,今年全省的发展重心跃然纸上。
  看“谋篇布局
  ●首次按“三保一优”要求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做好“为民理财”工作,不同于往年,《报告》将今年支出的重点放在“三保一优”上,即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优结构。省政协委员、省财政厅厅长陈炜认为,保运转是财政基本职能的体现,而保民生、保重点、优结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集中财力办全省大事要事。
  一方面,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我省财政增收压力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脱贫攻坚、生态环保、高质量发展等刚性增支需求较大。同时,伴随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今年全省财政收支矛盾将进一步凸显。
  如何保重点?《报告》提出,严格支出管理,除刚性和重点项目支出外,省级部门预算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集中起来的这笔钱将全部用于保障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等重大决策落实上。”陈炜透露。
  如何优结构?《报告》提出全省税收收入预算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比重为72.4%,较2018年提高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比进一步提高;民生支出占比达65.1%,财政收支结构进一步优化。
  看“构思基础
  ●首次以“课题调研”形式奠定预算报告编制重心
  让财政预算报告编制更全面科学,既要算好“纸上数据”,也要摸清“地方实际”。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报告》编制前,省财政厅成立了10个课题小组,对支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三大攻坚战等财政保障重点方向进行再论证、再把握,为预算报告编制提供理论支撑。
  对标中央决策。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课题《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对我省财税制度的整体设计、改革推进的系统谋划、改革任务的全面落实、预算管理的持续强化进行了探索,就是对标这一要求的体现。
  落实省委部署。10个课题研究方向绝大部分是对财政如何保障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落实的细化研究,涵盖“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堪称落实我省重大决策的“财政答卷”。
  立足基本省情。“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省情,决定了社会民生保障仍是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课题《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政策研究》深入分析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省财政支持基本民生保障的重点方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看“写作手法
  ●首次用“开门问计”的方法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报告》编制耗时3个月,历经反复论证修改。大到一笔支出,小到一个数字,看似是海量收支数据的罗列呈现,实为对人民美好生活的“精打细算”。
  开门编预算。从2018年11月起,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带队组成9个工作组分赴全省21个市州。每到一处,他们走访部分全国、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收集社会各界关心急盼支持解决的重大问题,广泛凝聚民意。
  出门写报告。《报告》编制过程中,省财政厅与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等多次座谈,征求意见建议,对财政保障重点和亮点进行修改完善,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各大领域的资金保障需求,让《报告》更加科学全面。
  加大财政政策统筹力度,在产业上扶持、支持川陕革命老区发展……这些来自不同地区和部门的意见建议均可在《报告》中找到答案。据统计,在《报告》及解读读本中累计采纳了187条各地各部门的意见建议,意见采纳率超过三分之二。(记者 罗之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