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发现中华鲟未自然繁殖

14.09.2014  09:34

科研机构调查确认,野生中华鲟种群面临灭绝危险
  据新华社宜昌9月13日电 (记者梁建强)受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学科组近日开展了长江中下游鱼类资源专项调查,重点对中华鲟2013年自然繁殖情况及现有资源状况进行调查。记者13日获悉,调查认定:中华鲟在2013年没有自然繁殖活动发生,野生中华鲟种群面临灭绝危险。“这是有记录以来,首次发现中华鲟没有自然繁殖活动现象。”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组组长危起伟介绍,2013年10月31日至12月28日,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多家研究单位在葛洲坝下中华鲟传统产卵场未发现中华鲟自然产卵迹象,这是葛洲坝截流32年来首次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产卵。按照中华鲟的生活习性,每年8月后,新出生的幼鱼将陆续进入海洋。为了对中华鲟2013年自然繁殖以及幼鱼资源补充等情况进行核实,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学科组进行了为期近1个月的专项调查。专项调查工作自今年8月10日正式启动,水路和陆路调查均显示,未发现野生中华鲟幼鱼踪迹。“产卵期中没有监测到中华鲟自然产卵,专项调查中也没有发现幼鱼踪迹,可以确认,中华鲟在2013年没有自然繁殖活动发生。”危起伟指出,“没有自然产卵,则意味着野生种群的数量无法得到补充,如果不进一步强化保护工作,野生中华鲟将面临灭绝危险。
链接
  中华鲟已在地球上繁衍生息1.4亿年,是中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也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我省出台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 明确21个市州重点布局产业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