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损失触目惊心 餐桌浪费归根结底是个法律问题
核心
提示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吴子丹日前透露,我国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存在大量浪费现象,每年仅在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造成的损失浪费就高达700亿斤。消费环节的损失浪费更触目惊心。有关专家估算,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约合2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虽然有人对2000亿元这个数字是否确切表示怀疑,但餐桌浪费现象确实是个不争的事实。自八项规定出台后,官场吃喝之风被踩了急刹车,随着诸多高档酒楼和会所的萎缩或转型,可以说最严重的餐桌浪费已开始得到有效遏制。但要彻底解决问题,仍需要细分餐桌浪费现象,并找到持久的解决方案。
数年前,普遍的白色垃圾污染和塑料袋滥用问题引起舆论广泛关注,随后国家出台规定,强制要求超市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这一规定对减少塑料袋的一次性使用可谓立竿见影。此次也有人提出,应通过立法,解决餐桌浪费问题。
不过,餐桌浪费从性质上说是应该细分的。大体上,请客吃饭主要有政务宴请、商务宴请和私人宴请三种情况。政务宴请属公款消费,后两种则属于私人范畴(除国企外)。公款消费属于法律范畴,私人吃喝则属于风俗范畴,要区别对待。
公款源于公共财政,必要的公务宴请之外的公款吃喝是对公共财物的严重侵害,按刑法中犯罪构成要件的原理,很多公款吃喝以及浪费都属于犯罪。但目前公款吃喝问题,似乎仅限于纪律约束的层面。据媒体报道,多数腐败官员都存在作风奢靡、浪费无度的问题,但所涉罪名大都为贪污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挪用公款等,对公款吃喝浪费均无提及。八项规定刹住了公款吃喝风,要长久保持,则有必要考虑公款吃喝浪费入刑的问题。
此前有报道称,刑法修正案要增加收受礼金罪,以弥补受贿罪的漏洞。公款吃喝浪费这种严重挥霍公共财产的行为没有入刑,也是一个漏洞。
民间私人吃喝主要是风俗问题。事实上,社会上奢靡之风和简朴之风是并存的。在餐桌浪费盛行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有教养的年轻和中年一代,形成了吃多少点多少和吃不完打包的习惯,而很多老年人更是舍不得浪费。这两种风气在社会上并行,要使后者蔚然成为主流之风,除倡导之外,找到奢靡之风的发源地,并使其枯竭尤为关键。
当下的奢侈浪费之风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普遍富裕起来所造成的浮躁和攀比有关,但更重要的却是缘于公款吃喝浪费的带动。古人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古时候的“君子”与“小人”主要是指官员和平民。这话的意思是说,官员阶层是社会风气的关键,一方官员清明简朴,一方风俗就能清明简朴,一方官员奢靡,社会风气就会跟着腐败,老百姓跟着官场之“风”左右摇摆。所以,要正风俗,必正官场。如上所述,要正官场浪费必须要有严格的法令。(李迎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