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废止食盐专营有利于四川食盐生产企业

21.11.2014  16:54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在线记者 吴忧)近日,工信部首次确认我国将取消食盐专营,涉盐企业将实现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目前,政府主管部门正加紧研究制定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盐业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政企分开。新盐改方案分六部分,包括废止食盐专营、健全食盐储备体系等内容。

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宋良曦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废止食盐专营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井盐的生产大省,四川食盐生产企业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食盐专营延续2600年 废止是大势所趋

盐业史专家宋良曦告诉记者,在此之前,学界对食盐专营体制做了大量研究,许多学者都建议废止食盐专营,尽管这项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迄今已延续2600年。

宋良曦出生于自贡井盐世家,是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主持编撰《中国盐业史辞典》。

宋良曦介绍,食盐专营最早可追溯到管仲向齐桓公提的建议,“管仲提了两个核心的东西,就是盐和铁,就是所谓的‘官山海’,之后又出台了《正盐荚》,这是中国盐政的第一部大法。食盐专营的体制在汉武帝后又得到加强,以后的朝代也大多沿用,少有中断。

宋良曦说,采用这种制度是出于多个方面的考虑,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实行食盐专营,一个是为了盐税—这在当初是一个很重要的财政收入,因为每个人都要吃盐,所以能够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第二个,盐是战略必需品,是军需民用的东西,关乎国计民生,所以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盐政,以免不良商家在这上面做文章。

不过,宋良曦认为,这样的专营体制已不适应如今的现实状况。“一方面,盐税已不再是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另一方面,盐的储量丰富,并不是稀缺资源,战略重要性不比以往。”宋良曦说,就算是需要强制加碘食盐,随着公民保健意识增强,消费者需要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下一步,就应该交给市场,制定好市场的游戏规则,让食盐的生产、销售、消费成为严格监管下的市场行为,这是学界大多数人都认同的观点。

四川产盐量大 废止专营有利生产企业

宋良曦介绍,四川是井盐的生产大省,在全国的产盐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放开食盐专营,让生产企业有序竞争,既有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又促使企业改进工艺、提升质量,有利于消费者。

在食盐专营体制之下,食盐的生产、运输、销售实行统购统销,价格由政府确定,企业自主权无法得到保障,“前些年还好,近些年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包括天然气价格、卤水、人工的价格都在涨,但是政府的收购价没有涨,企业已经被逼到‘生死边缘’。”宋良曦进一步表示,只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才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生产出质量更高的产品,也能以此打响品牌,做强企业。

在工信部确认将废止食盐专营体制后,不少人在网络上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将食盐经营市场化,会不会造成食盐的质量下降,甚至出现食盐安全事故?会不会造成食盐价格上涨,增加老百姓的负担?

专家表示,在放开的同时,国家也将制定最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食盐供应安全;即使全面放开价格,食盐也不会大幅度涨价,因为食盐储量丰富,供应充足,供求关系保持稳定,“当然,企业可能会生产高附加值的食盐,提供个性化的选择。

新闻背景>>>

官方首次确认废止食盐专营 2016年启动

包括河南、江苏等地的案例在内,近期媒体曾集中报道多例企业或用户跨地区用盐被罚款的新闻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其中徐州新沂市一大排档老板老陈用了2斤连云港的盐,被罚了5000元。新闻事件的背后,沿袭多年的食盐专营体制是否仍有必要也成为热点议题。

央视《新闻直播间》20日报道,针对这些案例,工信部近日通过书面函件明确表示,盐业体制改革后,将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运作,涉盐企业将实现真正的自主经营、公平经营。这也是政府主管部门首次对取消食盐专营的传闻加以确认。

据了解,取消食盐专营、许可经营制度后,将实行最严格的监管制度;健全食盐储备体系,确保食盐安全供应。此外,还将加快盐业体制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健全法律法规,实施依法治盐。

依照方案规划,将从2016年起,废止盐业专营有关规定,允许现有食盐生产定点经营企业退出市场,允许食盐流通企业跨区经营,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放开食盐批发、流通经营。2017年起盐业全面按照新的方案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