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食品监管“N合1”倒退还是进步
这两天网上流传着一个新笑话:某男去洋快餐店买汉堡,服务员说:“先生,您的优惠券已过期,不能用了。”“哦?你还知道过期的不能用?”大家都知道,这是在调侃“福喜过期肉”事件。
备受舆论关注的“福喜过期肉”事件经媒体曝光后持续发酵,不仅将几大餐饮巨头拉入泥潭,更是将食品安全话题再次摆到了公众面前。人们不禁担心:在经济发达、监管力度位列全国前列的上海,食品安全尚且如此粗陋,全国其他地方的情况又会怎样?而洋企业为何一到中国就变坏?我们的政府监管到底去了哪儿?
其实,我们不是没有政府监管。相反,这些年随着三聚氰胺、苏丹红、毒大米等事件不断曝光,政府监管的力度在不断加强,多地政府甚至探索成立了市场监管局,将食品药品、质检、工商、物价等部门“3合1”、“4合1”、“N合1”,以期打破九龙治水的尴尬局面,管好市民的餐桌。
在市场监管局成立最初,公众寄予了殷切期望,以为这必将开启中国食品监管新纪元。遗憾的是,这次“福喜过期肉”事件,还是迎面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有人甚至开始思考,这样的“大部制改革”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
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有三:一是,食品安全监管关键在于内在质量安全监管,而非市场秩序。市场监管的确拥有庞大的基层队伍,但遗憾的是,这些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知识,离专业化要求相去甚远。二是,当部门承担职能越多时,工作量就越大,放在食品监管工作上的精力必然就越少。比如,某些地市食品科的工作人员竟然被安排下去禁烧秸秆。人都被抽去禁烧秸秆了,谁来监管食品安全?三是,若一个辖区连“食药”两字都没了,就让人感觉食品监管不再被放在重要位置,严惩重处的高压氛围被冲淡,不法企业的违法冲动是否会更加肆无忌惮?
纵观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专业化程度更强、独立性程度更高的食药单独监管模式,如美国的食品药品监管局(FDA)、英国的食品标准局(FSA)、欧盟的食品安全局(EFSA),这些国家的民众对这些部门相当信任。有例为证——前不久,崔永元在美国调查转基因产品时就发现,大多数美国人对转基因产品一无所知,但是美国人却吃了多年的转基因产品,这令他十分惊讶。他曾问美国人为何从不质疑这些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美国人的回答是,这些事归食品药品监管局管,他们完全信任它。
是啊,在一个人工日益精细化的时代,我们要想吃上放心食品,不能指望自己种田打粮、养牛挤奶,我们唯有依靠强有力的监管部门,毫无疑问,这个监管部门必须具备绝对的专业性与权威性,我们期待食药监局能早日担负起这样的重担,真正管理好百姓的餐桌。(陈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