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领导干部要善于在网络上听取民意

21.04.2016  20:28

4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方思贤

4月19日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服务日益丰富完善,网民数量急剧增长。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的出现,更是给民众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发声”渠道。无论是百姓的情绪表达还是利益诉求,都直观地呈现在网上,而且网络交流的非直面性最大程度上还原了民意的真实。因此,多上网听听群众怎么说,对于领导干部开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只是简单地点击一下鼠标,就能打开政府与民众沟通对话的大门。而领导干部经常主动地上网看世界,更不至于在做决策时“屁股决定脑袋”,遇到沸腾的民意时,也不会“把头埋进沙子”。对于网上的批评之声既不能置若罔闻,更不能简单粗暴地“标签化”对待。

当然,网络也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并不是所有的网络声音都是民意,需要我们提高甄别网上舆情真假的能力,既要听得进去,客观地看待问题;又要改变思维方式,切实站在群众立场上。要从网上的民意中知兴替知得失,成为决策的参考和依据。

此外,领导干部要有一定的政治担当和政治智慧。网络传播具有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第一时间被披露出来的信息可能只是整个事件的冰山一角,民众或许会被碎片化的信息误导。此时该担当要担当,该回应要回应,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还要善于拨开迷雾,看到事件背后的逻辑,避免陷入网上无谓的纷争,影响政府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经常上网看看,说白了就是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样的为民情怀,多看多听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不要让形式大于内容,要建立形成听政问政的机制,避免挂着空挡踩油门,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车子没有前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