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预付卡”变成“吞钱卡”消费者办卡需谨慎

15.03.2014  12:48

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国各地消费者协会不断收到消费者有关预付卡消费的投诉,有的反映不少商家因经营不善倒闭,致使卡内余额无法清退;还有的反映一些不法商家利用预付卡敛财,最终人去楼空,让消费者经济损失惨重。

为此,资阳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特别提醒本市广大消费者:选择商家要谨慎、签订合同要看清、购卡消费要理性、相关证据要妥存、维护权益要主动。

选择商家要谨慎

办理预付卡前,一要查验商家是否具备经营主体资格,营业执照是否按时年检,核对其企业名称与宣传资料所标注的企业名称是否一致等信息。二要观察了解商家宣传内容与店内设施及人员服务是否相当。三要尽量选择那些规模较大、证照齐全、技术强大、设备精良、市场信誉度高、经营状况良好的商家。

签订合同要看清

办理预付卡时,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最好签订书面合同。签订合同之前,一要看清合同条款内容,如价格、服务标准、优惠条件、使用商品品牌、有效期限、有效次数、使用权限、使用地点等;二要认真评估消费风险,仔细查看续费升级、遗失补办、退费转让、违约责任等条款和事项,对于约定含糊不清或不公平、不合理的条款,要及时提出疑义、妥善协商解决。

购卡消费要理性

办理预付卡时,最好按照自己实际需求理性办卡,千万不要受商家宣传的大幅折扣优惠而冲动消费。确需办卡时,每次投入的金额不要太大,办卡服务期尽量选择月卡、季卡等时限较短的预付卡,谨慎选择预付额度高、服务周期长的预付卡,避免承担过多的不确定性风险。

相关证据要妥存

办理预付卡后,一定要向商家索要正式票据,并加盖与经营机构名称一致的公章、财务章或发票专用章。要妥善保管好发票、服务章程、消费协议和相关票据等消费凭证,在每次消费后,都要详细核对所使用产品和接受服务的金额,及时掌握卡内余额动态。

维护权益要主动

办理预付卡后,应当按照约定条款及时消费、避免浪费。消费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要及时与商家协商解决,如发现商家出现停业、倒闭等情况,无法继续提供服务时,要主动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或有关部门投诉反映。一旦发现商家有骗取预付款等欺诈行为或存在卷款“蒸发”情况,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