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不小心多收顾客30多元 内疚多日登启事寻人

02.01.2014  18:49

核心提示

这几天,在南宁市交易场卖杂货的叶大姐因为心里一直搁着一件事,连觉都睡不好。上周二,两位顾客在她的铺面买了15双胶手套,价值67.5元,可对方给她100元后就离开了。叶大姐本以为对方发现后会回来取,可等了6天依然毫无动静。“就要过年了,多收了人家30多块钱,我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一直心怀忐忑的叶大姐对记者说,她想在《当代生活报》上刊登一则寻人启事,早些把多收的32.5元退还给顾客。

蹊跷

一则特别的寻人启事

近日,市民叶大姐拨通本报热线,说想在报纸上刊登一则寻人启事,可当记者问她想找什么人,姓甚名谁时,对方言语却有些支吾起来:“我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不知道对方的姓名,怎么刊发寻人启事呢?”在记者再三追问之下,叶大姐终于道出了事情的缘由。

叶大姐说,她在南宁市交易场做杂货生意有20多年了,虽然时间不算短,但铺面并不大,只有几个平方米,隐没在交易场一个角落里。

上周二上午,两名中年男子走进叶大姐的铺面里,说要买15双胶手套。叶大姐翻了一下货柜,只找出4双,便让对方稍等一会儿,说要去另一个摊点拿货。

几分钟后,叶大姐拿着货回到铺面,对方验货后表示满意,并非常爽快地掏钱结账。一双手套4.5元,15双就是67.5元,对方掏出一张百元大钞递了过来,并提出要开张收据。叶大姐接过钱,转身去取收据本。可她把收据开好递给对方后,才想起还没找钱给人家,于是又走进铺面打开钱柜找零钱。没想到,零钱找齐了,买胶手套的顾客却没影了。

叶大姐开始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心想对方发现没找钱,肯定会回来取的;可她一直等到当天下午打烊,对方也没有转回来找她。而且,当天她盘点货物时发现,对方只拿走了14双手套,还有1双落在铺面里了。

这30多块钱虽说不多,但就要过年了,多收了人家的钱,我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叶大姐说,她在交易场做了20多年生意,一直坦坦荡荡,从来没有多收过顾客一分钱;因此,近几天她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事,连觉都睡不好,情急之下,这才想到通过《当代生活报》刊登寻人启事。

感动

一名热衷公益的平凡大姐

在交易场,不少老经营户都认得叶大姐。说到她,大家一致的共识是:“她是个热心肠的人。”一名经营户悄悄告诉记者,叶大姐为人不错,虽然自家经济条件一般,却曾经资助过一名南宁的贫困学生,时间长达半年。

听记者问起资助学生一事,叶大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觉得自己挺对不住那个孩子的。”原来,2006年,叶大姐报名参加了一次公益活动,活动内容是以“一帮一”形式,由每个报名者自愿资助一名城市贫困学生,并每月资助贫困学生一笔生活费。当时,叶大姐和丈夫每月收入并不高,自己两个孩子读书、生活也都需要钱,但她还是毅然决定每月拿出60元生活费,资助一名贫困学生。

我从那些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我能感受到他们对读书的渴望。”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说到自己的童年,叶大姐声音还是有些发颤。

叶大姐告诉记者,她出生在玉林市博白县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上学,印象最深的就是村里的孩子们都必须趟过一条水流湍急的小河,到隔壁村子的一所学校上课。由于家中只有她一个孩子,而且是女孩,父母担心她发生意外,一直等她年满11周岁,才让她上了一年级。16岁那年,她只读到小学五年级,母亲就去世了,她也被迫辍学回家。“从学校回家的那个晚上,我躲在被窝里哭了一整夜,我很想读书,可是没办法啊”。

2006年,看到媒体上刊登了一名单亲家庭女孩想读书的故事,叶大姐感同身受,毅然决定拿出一笔钱,资助这个想读书的孩子。然而,就在同一年,交易场进行临时改造,她的杂货生意一落千丈,家庭经济也陷入了困境,该项资助在坚持了半年后,只能宣告终止。后来,每每想起此事,叶大姐总觉得自己愧对了那名贫困学生。

后来,叶大姐多次参加向贫困山区学生送月饼、送文具的爱心公益活动。“虽然每次资助的钱不算多,但我希望在全社会的关爱之下,自己童年的悲剧不再重演”。

调查

一道诚信做人的选择题

叶大姐回忆道,上周二来买胶手套的两名顾客,年纪均在50岁上下,说普通话,听口音应该是南宁本地人;一次买这么多胶手套,应该不是买来家用的,很可能是开餐馆或从事其他洗涤工作的……他们没有回来取这32.5元,或许是没把这30多块钱放在心上;又或许他们住得远,即便想起来了,也懒得跑回来取了;再或者,是他们认为,就算返回铺面取钱,店主叶大姐也未必会认账,去了也白去……

记者问:“如果顾客不回来取钱,你打算怎么处理?”叶大姐回答:“我会把它送到福利院去,捐给孩子们。

昨日,对于此事,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南宁市民,问题是:“如果你收获了这样一笔‘意外之财’,会想尽办法把它还回去吗?”多数受访者表示,如果数额较大,他们会想法还回去,但如果只有几十块钱,“没必要非还不可吧,相信对方也不会在乎这点钱的”。

听说叶大姐要登报寻找这32.5元的主人,多位受访市民表示,很多人也许会认为这是小题大做,但是,诚信与金钱数额大小是无关的。正是无数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凝聚出一个个诚信故事,感动着无数人。

编辑有话说

几多实诚 几许坚守

32.5元,多乎哉?不多也。

在常人眼里,30多元钱或许只是一顿快餐,或者是一包香烟。

但在叶大姐的心目中,这32.5元,却是那么沉,压得她好几天连觉都睡不好。

在叶大姐看来,顾客到店里买东西,自己没找钱人家就走了,这就是自己的不是。“马上就要过年了,多收了人家30多块钱,我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2011年9月30日晚,河北省衡水市一市民在市区胜利西路冀通一品馅饼饭店就餐,不慎落下1000多元钱,自己却浑然不知。服务员捡到后,苦等两个月,终于等到该市民,把钱归还对方。

2013年8月8日,在重庆万州孙家书房下街党校附近,市民刘先生在一个水果摊买了个西瓜,然后到附近的菜市场去买菜。后来,卖水果的小伙发现少补了刘先生30元钱,赶忙放下手头的生意,跑到菜市场苦苦寻找了近半小时,最后终于如愿找到刘先生,并将钱如数奉还。

……类似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服务员、卖瓜小伙、叶大姐,都是本份人,他们诚实守信的行动,化作一颗颗光耀动人的珍珠,串起一根根诚信做人的珠链,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温暖着一个又一个行走在人生路途的旅人。

黄金有价,实诚无价。

当一个月入不过千元的饭馆服务员为了归还食者遗下的1000多元钱,甘愿日复一日,苦苦守候;当叶大姐为了归还少找顾客的32.5元钱,不惜花费几十甚至数百元要在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我们除了感动,还能怎样?! (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