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本顺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甩掉环首都贫困带帽子

16.07.2015  08:32

  本报记者    李伯牙    北京报道     

  继北京、天津开过市委会议之后,7月15日,河北省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

  至此,京津冀三地都针对《规划纲要》做出各自的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在此次会议上,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表示,河北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要彻底甩掉周边塌陷、环首都贫困带的帽子,实现绿色崛起。

   借京津之势发力

  “大树底下不长草”、“灯下黑”等说法是对多年来河北发展的形象比喻,虽然环绕京津这两个大城市,但河北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河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杨连云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这种现象被区域经济学家称之为“虹吸效应”,即北京、天津两个增长极所产生的集聚效应远大于辐射效应,将人才、资金、项目等资源要素源源不断地从河北吸引过去,导致河北发展出现“贫血”。

  这种“虹吸效应”的背后是京津冀一体化推动乏力和各地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行政分割,使得京津的资源无法辐射溢出到河北,导致河北成为京津冀发展中的一块短板。

  如今,在顶层战略的推动之下,河北最大的发展机遇已经到来,那就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及京津产业转移。

  在《规划纲要》对北京的定位中,并没有提经济中心这样的功能定位,并定下了2300万人口红线。要真正做好北京的首都功能,并确保人口不再爆炸式增长,北京就需要改变发展模式,不再一味追求经济发展,不再提供非首都功能,而河北成为功能与产业疏解的最佳承接地。

  为此,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强调,要用足用好京津优势,把服务京津与发展河北有机统一起来,要善于把京津的科技人才优势变成河北的新兴产业优势;要善于把京津的金融资本优势变为河北的投资融资优势,每年组织几次活动,专门向京津的金融机构推介河北的园区项目,鼓励河北企业到京津贷款融资;要善于把京津的需求优势变为河北的服务产业优势,京津需要什么,河北就提供和发展什么;要善于把京津的服务资源优势变成河北的公共服务优势,缩小与京津的差距。

   六点突破实现绿色崛起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既要抓住机会也要承担责任,那就是走绿色发展之路。

  “过去北京指责河北污染空气,河北则回应说,我们保护环境,你们补偿了吗?”河北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永亮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京津冀由共推一辆车变为以邻为壑,中央正是看到这种乱象才提出协同发展。

  协同发展要求河北既借势京津实现快速发展,摘掉环首都贫困带的帽子,也要求河北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为了实现河北的绿色崛起,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在这次省委扩大会议上指出,要立足河北功能定位,要抓好六个关键点实现突破:

  一是建设一批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园区,要与北京、天津重点打造一批现代产业园区,尤其是曹妃甸要借力北京成为协同发展的典范。还要引进外资重点创建一批国别园区,建立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二是建设一批明星卫星城镇,河北的城镇是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城镇,必须摆得上首都圈的台面,摆得上世界的台面。各地要合理扩展城市规模,迅速拉开城市骨架,要全力提升城市品位,把城市做美做强做出特色。

  三是建立一批生态标志工程,要打好控煤歼灭战,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海综合修复规划,集中抓一批生态涵养的标志性工程。今后对生态涵养任务重的地区要实行分类考核,加大生态建设的权重。

  四是建设一批交通骨干项目,要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实现一小时交通圈、半小时生活圈。

  五是建设一批新的产业引擎,要主动在新兴产业领域选择几个关联度高、拉动力强、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形成规模化高水平的产业基地,使之较快成为支撑河北经济发展新的四梁八柱。

  六是建设一批生态脱贫片区,要利用生态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综合采取特色农业扶贫、文化扶贫、旅游扶贫、移民搬迁扶贫等多种模式,建成若干大面积生态脱贫片区。

  “河北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也应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贡献者。”周本顺表示,河北要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彻底甩掉周边塌陷、环首都贫困带的帽子,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最具活力的地区。

编辑:SN098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