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人的期待 新型城镇化重在共享

01.09.2014  19:44

      四川如何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如何做到发展质量和速度同步提高?在8月30日由华西都市报和华西传媒集群主办的第五届C21圆桌对话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发表主题演讲。何健的主题演讲透着浓浓的民生情怀,他充满感情地说,公平共享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城镇化不能以牺牲农村发展、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他以“着力七个坚持”对我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了阐释和解答。
  谈到新型城镇化,何健认为,从根本上说,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就是为了顺应人的期待、满足人的需求,让所有城镇居民平等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基本权利保障。要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有序推进我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切实保障他们在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益,使之尽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
  新型城镇化“”在哪里?“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如何推进?在何健看来,中央和省委城镇化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规划理念,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先进理念推动城乡规划转型升级,引领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是第一个坚持。

      立意·以人为本
   划定开发边界 强化城镇互补
  坚持先进的理念,推动城乡规划转型升级;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生态文明,提升城乡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
  何健说,我省坚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城市群”,又称为“都市经济圈”或“都市连绵区”,通常是指由若干城市集聚而成的高密度经济区域。我省根据经济发展现状,将按照成都平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壮大川南城市群、加快推进川东北城市群、积极培育攀西城市群的整体安排,强化各城镇间的功能互补与分工协作,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何健强调,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城镇布局,科学确定城市发展终极规模,划定开发边界,设定城镇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上限,调整城镇建设用地结构,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形成组团式、生态化的城镇形态。
  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生活,这就离不开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要求坚持“生态优先”,把山水、森林等自然生态要素引入城镇、作为城镇功能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文化传承”,彰显地方特色,将保护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和古树名木的要求贯穿到规划建设的全过程。

      路径·产城互动
   加快新区建设 吸引就地城镇化
  坚持产城互动,增强城镇就业吸纳能力;坚持以城带乡,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
  “城镇在区域发展中居主导地位,决定着城镇对乡村辐射带动力的强弱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高低,”何健在演讲中透露,在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更加注重坚持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
  一方面强化城市群对我省城镇化空间格局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城市新区建设;高水平推进中小城市发展,积极发挥中小城市疏解大城市人口和功能、联系带动小城镇发展的作用;加快发展小城镇,实施“百镇建设行动”,重点支持一批基础条件好、潜力大、区位优势明显的小城镇,带动全省小城镇健康发展,吸引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
  “通过坚持产城互动,增强城镇就业吸纳能力,为城镇发展寻找重要动力,”何健说,城镇是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推动着城镇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城镇的就业吸纳能力。

      情怀·民生共享
  共享发展成果 依托自然建绿色城镇

      坚持公平共享,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何健的主题演讲透着浓浓的民生情怀,他充满感情地说,公平共享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城镇化不能以牺牲农村发展、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因此要坚持公平共享,就是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促进我省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让城乡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何健说,我省的新型城镇化,按照“生态优先”原则,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好城镇发展所依托自然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城镇建设。发掘城乡历史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展现地域文化差异,注重人文城镇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实施“绿色城市建设计划”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具有鲜明地域和历史文化特色的美丽城市和美丽新村。

      破难·改革机制
  剥离户籍差异  多手段深化改革创新

      坚持改革创新,破除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障碍。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各项障碍该如何破除?何健的主题演讲提出了解决路径——“改革创新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他表示,我省的新型城镇化坚持通过改革创新,着力破除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社会活力,增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动力,构建有利于我省新型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具体来看,主要是创新人口管理,完善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剥离因户籍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福利待遇。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建成覆盖所有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信贷和投融资平台作用,用好省级新型城镇化发展专业投融资平台,拓宽城镇化建设资金渠道,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国家在川土地管理改革试点政策,创新用地保障思路,优先保障城镇化建设项目用地需要,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优化行政区划增加中小城市和城镇数量,深入推进社区管理创新,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