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村项目我村干,自己家乡自己建——罗江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改革侧记

18.11.2016  02:31

    雨过天晴,天空澄澈,空气清新。合花抱木,水漾轻波。平整的田间道路,笔直的排灌渠系,绿树掩映房屋凸角,蔬菜田地一片葱郁。满山遍野青花椒绿染山头,秀美的秀水河环绕村庄,罗江县调元镇顺河村里生态、自然,一切如此宁谧美好,构成一幅完美的山水画卷,而这幅画卷的得来还得从头说起。

群众质疑

    在调元镇顺河村民的记忆中,多年前村里就只剩埋头种地的老年人,年轻人很多外出务工了,他们说,留在村里没插手的地儿,种地经验不足,基础建设政府又“一包到底”,想修条道儿,筑条渠都由不得咱们村说了算。那些年里,村民们没少抱怨:“施工单位买的砂石粗细不均,买的砖块泡多脆质,水泥浆和的还没咱们自个儿砌灶头和的好……”“咱们政府说修村道,修了一两年才建设好,只管这边组好走,另组却要下次再建了……”“从咱们这儿筹集了资金却不按照咱们的要求建,凭什么?
2014年年初,调元镇顺河村村长代表村民提出质疑:“我们愿意建,有能力建,建的好,为啥不让我们建?”。
    顺河村村民们的心声直接反映出建设管理过程中的体制性障碍,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对项目的“一包到底”致使投资决策、投资效率、建筑质量和使用效率均与当地村民无关,政府投资建设捉襟见肘。工程投资效率低、环节多、协调难、工期难以保障;重复建设、多头报帐、滋生腐败、建后管护责任主体难以明确。这一切,暴露在多年来政府投资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收获上“三多三少”。“怀疑多、信任少;不满多、感激少;对立多、支持少”,干群利益冲突,给贴心为民政府蒙上一层灰色的阴影。

政府行动

    了解到相关情况后,罗江县县委书记徐光勇、县长曾长江立刻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组织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方案。带着课题,2014年5月14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胜虎率领相关部门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当地“小块并大块”民办公助、先建后补建设方式进行调研,并将经验带回家形成适合罗江本地的“村民自建”模式专题调研报告上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
    缺样板,少经验,风险大,管控难,从零起步的“村民自建”实施如同摸着石头过河,戴着脚镣跳舞。
    如何通过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等方式,更好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践行《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困难面前,县长曾长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胜虎没有退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反复组织相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张胜虎说:“任何一项改革都是从基层做起的,我们从一件小事做起,合理配置公权力,让老百姓参与进来,还权于民,可以先行先试嘛。”说一千遍话不如干一件事,2014年10月经县委、政府研究,确定在调元镇顺河村以2014年现代种业提升项目为村民自建试点项目。并以(罗府发〔2014〕7号)印发了罗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罗江县2014年现代种业提升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试点探索

    2014年12月11日下午,在调元镇顺河村召开了“罗江县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村民自建”现场会,县委副书记、县长曾长江提出:“要把村民自建作为罗江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常态化”,催生罗江村民自建在全县的全面开花。
    随着调元镇顺河村现代种业提升项目村民自建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确保工程质量,罗江建立了涉农项目专家库,在2014年11月13日印发了《罗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聘请俞斌等十六名同志为罗江县涉农项目现场监督专业技术人员的通知》(罗府办函〔2014〕67号);2015年2月6日印发了《罗江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行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村民自建”工作的意见》(罗府发〔2015〕2号),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胜虎为组长,县委常委戴书文、副县长江涛为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罗江县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村民自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政府基建办,由俞斌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村民自建”日常工作。随着村民自建蹄疾步稳的开展,经验的积累,2015年12月15日印发了《罗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罗江县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村民自建”操作规程〉的通知》(罗府发〔2015〕123号),进一步规范了村民自建操作流程。
    改革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所有的归途,终将历经曲折。
    探索途中,问题凸显。一是村民自建制度设计不够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在原有建设方式、管理方式上面临着多种挑战,亟待进行改革和调整;分散居住方式和点多面广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利益诉求更加复杂,矛盾更加尖锐。二是程序不够完善。已成事实而后“”,直接导致村民未能充分参与。三是干部观念难转变。利益驱动人为设置障碍,影响村民自建实施,降低村民自建实效。四是村、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有待提高,宣传力度不够,部分群众参与意识不强。五是现场技术监管服务、项目验收资料整理归档存在缺失。六是缺乏实用的村民自建工程定额和补助标准。七是上级部门验收标准,绩效考评与实际效果标准存在差距。八是工程维护资金不够导致后续管理存在风险等问题。
    面对探索道路的阻碍,县长曾长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胜虎立刻开展专题研讨,以广西“小块并大块”方式为突破,结合罗江县顺河村村民建设实际经验教训,用小试点为推广、实地走访为依托,发挥人大、政协职能作用,建立民生会客厅收集民情民意,针对问题,各个击破。
    以引入村民主体及民主参与完善民主参与制度;以健全部门分类管理制度体系,制定自建管理办法完善制度设计;以以会代训方式优化自建实施程序;以主流媒体及微博、微信等为新媒体扩大宣传力度;以村民自建项目立项、规划、审计、财务审核加强流程监管;以建立部门参与推动自建激励机制落实政府职能职责;以完善顶层设计消除县级、村级不配套或虚假配套的风险,规范自建内容。
    2015年这一年,从试点村铺开,到全面鼓足气势,罗江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呈现热火朝天之景,“罗江县村民自建新鲜模板”复制过程不顺难阻农建改革发展的向前之势。

效益明显


    罗江县调元镇百花村、顺河村自建本地小型农田水利项目,从村民大会自主成立施工组和监督组,自主采购材料、租赁设备、工程建设。那时村民中流传着一句话“嘿,咱们村被确定为罗江‘村民自建’试点村啦,建啥?咋建?咱们自个儿说了算!。”监督组成员黄全云说:“这是自己村的事儿,能让我们参与,心里就有劲儿,工程保质保量造出来,今后造福的还不是我们自己。”顺河村村民陈明说:“有一种自家的事儿自己说了算的感觉,这样的方式让我们觉得自己的话和意见被充分尊重的感觉,大家的凝聚力更强了,热情也更高了”。金山镇千渔欢村村书记李安辉说:“村民自建我们村干部虽然苦点、累点,但值得,过去修的沟渠脚都踩的烂,现在修的沟渠锄头都打不烂”。
    鄢家镇新安堂村自建村道、码堡坎、建沟渠,涉及鄢家镇的新安堂、灯盏、万安、和平及长堰5村,包括50公里田间道路修整和34公里排灌渠系整治,从立项到设计、施工再到监督,都是由五个村作为主体,组织村民自主实施、自主监督、自主维护。在成都工作的村民邬明奎辞职回乡支持家乡建设,他说:“以往村里修路或者挖水渠,都是通过招投标来聘请施工队,在建设过程中村民完全帮不上忙,现在能够建设自己的家乡,还能在家门口挣钱,我当然愿意回来。
    万安镇辖区内的斑竹社区正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村民自建,开发挂榜山生态休闲区,力争在2至5年内将挂榜山区域打造成集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区。
    引资实力逐步彰显,自建样板已成定势。
    新盛珍果园家庭农场通过水利维养项目资金50万元的撬动,带动了业主500余万元的投入,通过农户土地入股分红,务工收入,让金龙村老百姓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金山幸福村通过15万元水保项目资金的引导,带动了业主投入1000余万元打造荒山荒坡,既绿了山头,又富了村民。调元顺河村通过财政6个项目1080万元资金的有效整合,采取村民自建方式进行建设吸引业主投入3000余万元打造万亩青花椒基地。金山镇大井村通过小农水250余万元的项目资金,已吸引业主投入2700余万元。中国水利报报道“罗江县农建机制的创新,既调动了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破解了小型水利设施建管难题,又吸引了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带动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还通过农民入股分红发展旅游,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可谓一举数得”。
    截止2015年底,罗江已实施村民自建项目35个,涉及各级资金2亿元,通过稳步推行村民自建创新建管机制与实践,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自主权还给农民,这一步“先首棋”下活了农村改革“一盘棋”,极大的激发了村民参与建设家园的热情,取得了政府和村民双满意的效果。
    这其中,有主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的创新。
    这其中,包含了无尽县委县政府攻坚克难的强劲,因地制宜打造罗江自建样本的坚定,创新模式探索发展路子的铿锵,敲击出罗江新态势的恢弘之音。

纵深推进


    2016年,罗江在全县全面推开村民自建工作,实施村民自建项目50余个。还权于民,赋权于民,让村民变被动为主动,通过村民自建实现了村民自治的有效路径。这不仅是践行深化农村综合性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实现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也是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的链接点,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价值;还是践行县委第五次党代会要求打造显山露水、生态人文,美丽幸福新罗江,建设德阳北部新城,顺利实现“同成德绵、协作发展”的契机。
    罗江“村民自建”在提高投资效率,节省资金,缩短工期,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工程透明度,促进村民自治等方面的效果显而易见,得到了德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可。作为政府供给与农民受益的最佳契合点,罗江为推进“村民自建”提供了可复制、易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新鲜样板。罗江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方案探索仍在继续,创新永远还在路上!

( )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李  
全国首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在成都挂牌成立 并面向全国发布课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重点抓好公园水利厅
我省结束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变化,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八)
    14日10时,堰塞湖水位较最高值下降超30米,坝前水深约25米,蓄水量约0.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七)
    截至13日19时,堰塞湖水位(波罗站)2916.水利厅
省防指启动III级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四川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