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年】走访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 一期展览中心7月将完工

16.03.2016  11:16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项目一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摄于2月26日﹚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供图

本报制图/卢浩

【点位名片】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是省重点项目、天府新区重大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国际展览展示中心57万平方米,含室内展馆面积20万平方米、室外展场10万平方米,可布置1万多个室内国际标准展位;二期工程国际会议中心8万平方米,会展商务中心3万平方米,四川规划馆3万平方米,国际商品常年展览展示区5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的永久会址。

□本报记者 范英 董世梅

熊筱伟 赵若言

抢工快

一次解决问题超百个的协调会

3月7日晚7点30分,记者走进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工地时,逾30万平方米的巨大场馆已隐入夜色。但路并不难找,因为主入口前的广场仍亮着灯,3台混凝土泵车、数十台灌车在抢建运输建材的道路。“哒哒哒哒”……循着场馆内部传来的电钻声,记者见到了还在加班的水电工杨世军和吕成,“今天必须把孔打完,不然影响明天后续工程进度。”从中午到这会儿,他们还没吃上饭。

工地旁被工友们戏称为“春熙路”的集市上,则另有一种喧哗。从工地出来,工人李顶顺要来一盘拌猪头肉、两瓶啤酒,和工友扯过凳子来坐下谈笑,“现在还算不上忙,接下来可能才叫恼火。”

李顶顺的预感没错。1个多小时前,他的上司、场馆通风系统负责人李永军没顾上吃饭,被紧急从工地召来开生产协调会。项目进入冲刺期,要给所有负责人“加压”。

“不要给我讲理由,这周干不下来,你拿话来说!”那是下午6点多,当记者推开项目部板房会议室大门,正好传出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生产经理冯刚的“咆哮”。逾60位各专业分包负责人围坐左右,鸦雀无声,一种无形的压力弥漫房间。

冯刚在逐一确认工期。“能搞定不?”“C场馆消音器没装,我们砌筑的工作只有等着。”回答的人同样直率。冯刚眼光立刻转向消音器负责人。后者嘟囔着说安装桥架配套出了问题。“桥架那边我去协调,弄好后3天内你的工作必须搞定!”“好,下一个,(完成任务)有啥问题?”……就这么一位位问下来,直到问完所有人并当场协调解决问题超过100个后,这个会才宣布结束。全程没一句空话,也没一个人提前离场。一看表,时针指向晚上9点30分,会议已开了3个多小时。

走出会议室,寒风中冯刚缩着脖子:“干了几十年,这是最难的一个项目。”冯刚感慨,项目用钢量11万多吨,比北京“鸟巢”还多,但是工期却十分紧张。项目涉及机电、园林景观、装修等十多个领域,千头万绪。“这是四川的重点项目,不能接受哪怕一天的延迟——已经有不少重量级展会在等着了。”他说,即便工期正常,也要想方设法往前赶,一点儿马虎不得。

没说几句,冯刚匆匆和记者道别。“明天一早的项目冲刺阶段抢工动员大会,需要一份详细的倒排工期进度表,还有很多现场的事情需要协调。”

设计细

一块选了近1个小时的室内地毯

3月8日,天空中飘起了小雨。

早上7点,记者随着开工的人群涌入工地。不远处,借助晨曦的微光,昨晚还朦朦胧胧的博览城已将设计之美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眼前:延绵约1.3公里的象牙白金属屋顶和高耸达数十米的全玻璃立面,共同构成简约而磅礴的“V”字形。屋顶干净而平滑的曲线,如层层波浪在高空起伏。

在采取了安保措施后,记者登上了30米高的场馆屋顶。第一步就让人惊讶——金属屋顶居然像海绵一样软!脚一离开,又自然弹回原状。“铝制外表下面,还有16层之多!”冯刚说,多层屋顶具备节能、保温、通风、收集雨水以二次利用等功能,这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

从屋顶下到场馆内,设计的匠心同样随处可见:平整地面下都预埋有复杂的管线通道,可在场馆任何一处地方接出水电气等,应对展会活动需要;从外面看通透简洁的玻璃幕墙,背后则用小巧的金属吊杆和支架固定,“就这个支架,为了采光和美观,如何做得更小一点,设计和施工磨合了近一年。”冯刚说。

从场馆出来,记者偶遇项目总设计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钱方——这位身着中式黑衫的“文艺范儿”设计师,以近乎贴在地上的姿势,在户外工地上查看着什么,青色围巾垂到地上也浑然不觉。

记者走上前,发现他面前是两幅如油画般美丽的地毯样品。“背景色不够深,中间黄色就跳(凸显)不出来,整个图案也就灵动不起来。”他喃喃自语,不时从色卡中选出一种颜色放在地毯上对比,退后几步看,又蹲下重新找色。就这么来回将近1个小时,他才站起来:“底厅会客厅的地毯颜色,就按这样改吧。”

庞大项目的总设计师,为何执着于某间会客厅地毯颜色这样的“小事”?“钱总基本上每个月都来工地三四次,经常一待就是一整天。”工地人员说。至于钱方自己,对此更是习以为常。“对完美没有一点偏执的话,是做不好项目的。”他说,设计完后当“甩手掌柜”,只会让设计的落地大打折扣。

运营急

一双没来得及换掉的黑色皮鞋

“内部装修怎么样了?好久搞得完?”上午11点过,博览城项目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四川博览事务局展览事务处处长方雷赶到项目部。一下车,方雷就连忙问起工程进度。一双锃亮的黑皮鞋、商务西装,在工地里显得有点“刺眼”。“下午要开会,没换衣服就来了。明天就要去北京招展,不来现场确认下进度,心里不踏实。”

说话间,方雷疾步走进D场馆。他突然提出要看看博览区办公区的所在场馆。这让施工方工作人员有些诧异,为啥看那儿?方雷解释,“我现在关心的是,6月能不能进场装修。”

一路看下来,方雷从使用者的角度不停询问,“多功能厅隔音效果应该是最好的吧?”“配套的酒店开始内装了吗?10月能营业吗?”“贵宾休息室最终确定有多少平方米?”“到时候,我们的导视系统得好好设计,这么大的馆,这些细节要格外注意。”

方雷没法不急。今年至明年不少重大展会项目已达成协议,首展可能年底就要启动。

说话间,方雷停住脚,俯身看了看场馆管槽。“天然气已经铺上了,下一步也有条件办专业的机械设备展览了。”通常国际性展会都有三个能源通道:水、电、气,以满足不同专业的展览需求。“有了管槽,就不会出现在展场拉电缆的情况了,安全、美观。”

“博览城内部推动整体配套服务都要考虑细致、周到,让参展者、观众都有很好的用户体验。”方雷说,这样博览城才能引进更多国际知名的大型及超大型专业展会落户,“我们要做中国最好用的展馆。”

说话间,方雷已走出场馆,爬上博览城对面的一个山坡。从这儿看,展馆如“V”形展翅,南北两侧的地铁站正在施工,海关大楼也初见雏形。博览城带动天府新区经济贸易和相关产业的能量正逐渐凸显,“办展会能够聚集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博览城势必成为未来天府新区的‘引爆点’之一。”

一抬手,已经12点50分了。“来不及了,下午两点还有个会。”此时,记者发现那双锃亮的黑皮鞋早已布满红色的尘土,裤腿也满是灰尘。

轻轻拍了拍尘土,方雷说:“博览城快建好了,现在压力到我们这头了。”

【蹲点札记】

一座新城的心跳声

博览城工地,离天府新区主干道之一的天府大道不远。之前来过3次的同事,自告奋勇地为行车指路。一路向南,她却找不着当初通往博览城的小路,“一年前这儿还全是农田,就一根钢筋立在土里。”如今放眼望去,到处是施工便道,通向不同的工地。

站在博览城F馆外,斜对面为会展配套食宿等功能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一家商务酒店已具雏形;正对面,施工中的海关大楼将为外贸展等提供直接支持……有人说,博览城就像火车头,能为天府新区牵引出现代服务业这辆高速列车。

如果将视野放宽到天府新区15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会看到更多类似场景:成都科学城规模初具,引来创新创业企业竞相落户;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蓄势待发,相关产业纷纷布局……这片充满活力的沃土,正形成一股辐射全川的磅礴力量。

这让人不由得想起采访中听到的一句话,“报道那么大个项目,你们有没有记录历史的感觉?”从这位工地项目主管身上,我们看到那种属于建设者的激情洋溢和对这座新城的期待。

热气腾腾的工地上,施工作业的声响不时入耳,这分明就是一座拔地而起的新城传出的心跳声,朝气蓬勃,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