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实行项目“一事一议” 村里项目村民议村民定

27.09.2014  10:52

9月23日,崇州市鸡冠山乡大木村党支部书记郑发清再次来到一组位于半山腰的村民聚居点。由于年久失修,这里的安全护栏破损,住户李福田在村里的议事会上提出进行维修,得到一致通过。

一共长320米。”经过测算,维修安全护栏共需6.5万元,村级财政出3.5万元,向上级部门争取补助3万元。根据村民议事会上大家的讨论方案,工程即将动工。

大木村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村里项目由群众定、规则由群众议、质量由村委会管,推行项目“一事一议”,充分发挥财政补助“四两拨千斤”的效应,有力促进了民主治村和公共服务项目顺利实施,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上什么项目村民说了算

3月20日一早,大木村议事会成员杨贵英扒了两口饭,揣上纸笔、骑上电瓶车就匆匆赶往村委会。不到9点钟,村委会门口便聚集了几十名来参加议事的群众。

今天开会,就是要公开票决我们村的公服项目。”议事会召集人、村支书郑发清开门见山,“还是按老规矩——受益代表当众演讲拉票,哪个得票多、哪个项目就实施。

话音刚落,村民代表马玉寿第一个说道:“我的议题是增聘保洁员和治安员。全村7公里水泥路沿线,每天产生很多垃圾,尤其是夏天旅游旺季,外来游客多、垃圾清运量大,建议再聘2名保洁员和1名治安员,月薪分别为550元和500元。”“我的议题是村道硬化。”村民代表杨贵英说,“去年,洪水将连接易合桥和小河坝的道路冲垮了,修复后现在具备了硬化条件。如果今年不抓紧,一旦路基和堡坎被洪水冲垮,再想硬化很困难。两段路总长612米,约需资金30万元,建议通过公开招投标实施。”“我也赞同今年硬化村道,那样群众出行很方便了……”有着相同议题的村民李扬清表示。

发言一个接一个,会场气氛热烈……

在自由发言环节,22名议事会成员、5名村民代表争先恐后提出自己的想法。除了项目本身,项目的预算和受益范围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经过近半小时讨论,匿名填票、现场唱票,最终,文化建设费用支出、村改运行保障经费、治安管理和保洁维护等经过“一事一议”被确定通过。

钱花在刀刃上

前几年,为消除群众认为议事会是“花架子”“空壳子”的误解,在议事会改选时,村“两委”明确给群众讲出了“三个不选”,即不选不敢说的、不选信誉低的、不选轻民意的,一批有威信、敢直言的老党员、离职村干部,企业主和普通群众,都是经过村民一票票选出并公示后,才当上村议事会成员的。

群众选我是信任我,我自然要对群众负责。”在李扬清看来,替群众说话办事,既是工作更是责任。每到月底,他还会抽出两三天时间,带上《意见征集单》逐个走访自己联系的农户收集民意。说起村里的淘沟、修渠、筑路、绿化等问题,他如数家珍。

不管公私,代表提的议题反映的都是村上该办的事。”郑发清坦言,村里要办的事很多,资金却有限,公开公平选题,目的就是把钱花到急需处、花到刀刃上。

现在,议事会不仅能为村两委分忧,还为群众着想,更重要的是已成为全村发展稳定不可缺少的力量。”谈起议事会给大木村带来的影响变化,郑发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群众知晓度、参与度高了,怨气自然就少了!

亮点点击

巴中市聚焦“三大问题

巴中市每8人中有1个贫困人口。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巴中市委、市政府着力解决“扶谁、谁扶、扶什么”的问题,畅通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蹲点调研“访贫”,建档立卡解决“扶谁”的问题,探索建立了“贫困户、贫困村、贫困镇电子信息系统”。上下联动“扶贫”,开好“三驾马车”解决“谁扶”的问题,组建群众工作队定点帮扶,建设一支“永不撤离的扶贫工作队”;找对路子“解贫”,实施“六大工程”解决“扶什么”的问题。

阆中市坚持“四小习惯

阆中市树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我们从小事做起”的服务理念,通过坚持“小习惯、小事情、小环境、小舞台”,有效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坚持“小习惯、大情怀”,倡导干部养成“手机常开”的小习惯,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召唤”;坚持“小事情、大民生”,开展生活琐事我服务、邻里纠纷我调解、生病住院我探望等活动;坚持“小环境、大和谐”,组建义务保洁队、义务治安巡逻队、义务文明劝导队和普法宣传队;坚持“小舞台、大平台”,开设或创办民情工作室、道德新风堂、便民服务站等为民服务场所。

干部心得

会少了,与群众打交道多了

中江县杰兴镇党委书记周治民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感触特别深的是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会议明显减少了,会议召开的时间短了,我们下基层的时间、与广大群众打交道的次数自然也就多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是我们党员干部的最高价值取向。为进一步巩固活动成果,中江县建立健全了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反四风转作风长效机制,从严追究问责促进制度。教育实践活动中,杰兴镇党委班子及个人173个问题已整改落实141个,11个村(社区)党支部及班子成员239个问题已整改落实167个,其余问题正在整改中。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县上的整改方案和长效机制、反“四风”、转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从制度上抓落实,从行动上抓落实。

我们通过深化“走基层”、“台账工作法”、“双联双帮”、“两岗三定”、“双报到”等联系群众制度,将干部的“官气”转化为“民气”,切实将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好,真真正正把温暖送到百姓家,获得了群众的肯定。

在镇党委征求意见时,金马村8社发展园林绿化产业的沈永明提出,想修一条600米长的耕作道,自己出资4万元,请求党委政府帮忙解决6万元的缺口。通过镇党委的努力,为他解决了缺口资金。9月18日,道路完工,沈永明逢人便说:“我反映的问题干部们不仅记到了台账上,更记到了心上,群众路线真的是通往我们群众心里的路。

群众心声

西充县仁和镇大湾头村村民冯文沛:

我是一名空巢老人,腿脚不好,又有高血压,晚年生活空虚。去年底,县委领导到村上走访,我把空巢老人生活困难、缺少关爱的情况反映了。县上还专门做了调查,制定了关爱空巢老人的政策。

现在,每周都有村卫生站的医生到我家里,帮我量血压做体检。村上也有了关爱空巢老人服务站,村干部和我结对子,定期来了解生活需要。我的晚年生活因为党和政府的关爱好了起来。

梓潼县自强镇长征村3组村民王乐才:

以前找村干部盖章办事有点麻烦,现在镇上统一规定,村干部每周二、周四都要在村委会集中办公,我们知道规律,去办事就很顺畅。9月初,我儿子考上大学,要办助学贷款的手续,挑了个办公时间过去,几分钟就搞定了,非常方便。(记者 严芳 王域西 蒋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