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2项成果获年度国家科技奖
原标题: 成都22项成果获年度国家科技奖
昨日,2014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省科技厅的数据显示,四川省主持和参与完成的项目共有40项获奖。由在蓉高校院所及企业主持和参与完成的22项科技成果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据成都市科技局统计,22项获奖成果包括: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7项。成都获奖项目涉及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医药卫生、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
牛在哪儿:
室内复杂环境下卫星导航定位精度提升至“水平优于3米,垂直优于1米”
解决室内复杂环境下导航
■星地融合广域高精度位置服务关键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川40项获奖成果中,长虹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携手完成的“微通道管材与换热器制造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长虹佳华与北京邮电大学等共同完成的“星地融合广域高精度位置服务关键技术”同样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者主要针对目前室内复杂环境下卫星导航系统难于定位等问题研发,其定位精度提升至“水平优于3米,垂直优于1米”,且项目成果已成为科技部羲和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
据长虹公司介绍,“星地融合广域高精度位置服务关键技术”项目成果已作为科技重大成果列入国家多项计划和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该技术将产生重要社会经济效益。业内专家认为,该技术对提升国家位置服务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牛在哪儿:
3000米超深水钻井平台,此前仅美国和挪威各有一台
全球第三台3000米超深“钻”
■超深水半潜式平台“海洋石油981”研发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西华大学校长刘清友参研的超深水半潜式平台“海洋石油981”研发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据西华大学介绍,“海洋石油981”平台是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台3000米超深水钻井平台,是全球第三台,此前仅美国和挪威各有一台。刘清友从15年前就开始带领团队从事3000米超深水隔水管力学行为与安全钻井技术研究,并有两个“第一”的贡献: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基于钻井和海洋工况条件下隔水管力学行为分析模型,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深水钻井隔水管力学分析实验装置。
牛在哪儿:
这些理论和技术,在芦山地震及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一团队十年内两获一等奖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成都理工大学黄润秋教授及其团队历时6年完成的“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已是该团队十年内第二次拿到该奖项。2005年,黄润秋主持的“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就已获此殊荣。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系统揭示了汶川地震同震地质灾害和震后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等,并建立和发展了震区泥石流灾害预警预测模型和灾害治理新技术。这些理论和技术,在芦山地震及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