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项具体目标全达标幸福美丽新村才合格

29.12.2014  15:02

        今年5月,雅安市印发《2014年全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以“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为发展目标,在年底前全面建成35个幸福美丽新村。
        目前,按照《方案》要求,新村建设即将接近尾声,迎来检验时刻。35个幸福美丽新村今朝何颜?
□李丽  记者  游飞
基础设施完善  人居环境改善
        12月,在宝兴县大溪乡曹家村新村聚居点栋栋精致木楼里,忙碌装修的景象随处可见。
        统一的木结构房屋足够抢眼,门窗上细致繁复且各不相同的镂空雕饰古色古香,这还不够,即使是二楼阳台台檐下,也少不了雕刻精美的“飞鸟虫鱼”。“走廊上的灯,以后全要套上那种仿古灯罩,这样才古韵十足。”正在自家院坝里和水泥砂浆的曹刚早有了一番规划。
        走进曹刚的新家,独立的卫生间、现代的厨房,安装有畅通的污水处理管网,一系列完善的基础设施让新居变得舒适简单。
        推进农村环境整村提升和连片整治,实现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起码要求。对此,实施“四改、三建、三清”农村环境治理成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基本项目。
        “四改、三建、三清”,即“改厨、改圈、改厕、改庭园”,“建入户路、清洁能源、垃圾池(站、点)”,“清理沟渠、清理垃圾、清理杂物”。据统计,1—11月,雅安市共开展“四改”6559户,建入户路49662米,建设沼气4565口,清理沟渠32700米,建设垃圾池(站、点)565个。
三不”原则凸显农村特色
不把新村建成城市街区的翻版,不赶农民上楼,不搞钢筋混凝土崇拜,力求建出的新村有雅安农村的特色。”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该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新村领导小组”)响亮地提出“三不”原则。
        茶文化、熊猫文化、红军文化、花灯文化、藏彝民族文化……雅安乡土文化璀璨多彩;名山区双河乡骑龙村、天全县紫石乡紫石关村、石棉县安顺乡安顺村、荥经县民建彝族乡建乐村……一个个别具雅安乡土文化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矗立在该市各地,浓郁的乡土气息、乡村情趣、乡愁历史让不少慕名前来的游客流连忘返。
        在芦山县飞仙关镇凤凰新村,一栋栋富有川西民居特色的新居,房前屋后均设置有一块菜地,茄子、辣椒、黄瓜等蔬菜在夏天就已收获;而眼下,白菜、萝卜、蒜苗等蔬菜正茁壮生长。在菜地周边,套种的梨树、银杏、桂花等树种枝叶茂盛,小菜园、小果园生机盎然。
        为了保持农村的原汁原味,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上,除了必要的道路和公共广场等设施外,新村聚居点内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入户路尽量采用本土材料,能用小青砖的就用小青砖,能用青石板的就用青石板;此外,将减少的硬化面积用来推广“微田园”建设。
        新村领导小组还研究制定了《雅安市幸福美丽新村“1+35”配置标准》,作为新村建设一个完整的体系和标准。
        “‘1+35’配置标准,含产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配置、社会民主管理,共5大类35项具体目标。”雅安市委农工委新农科科长胥强介绍,标准中明确,每一项指标,能量化的尽量量化,能定性的尽量定性。“35项具体目标全部达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才算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