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革命先烈致敬:缅怀历史 重走红色之路
8月15日至8月21日,在学校原党委副书记李健、思政部张大能副主任的带领下,我校思政部专兼职老师、党总支书记和辅导员代表共计15人赴贵州、重庆两地进行了学习考察。
重温峥嵘岁月,重走红色之路,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革命思想洗礼,在抗战胜利70周年和红军长征入川80周年之际,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息烽集中营监狱门口
我们到达贵阳,经过简短的休整后,冒雨参观了“息烽集中营”。“息烽集中营”建于1938年,是国民党设立的秘密监狱。共产党员许晓轩、张露萍等,爱国将领杨虎城、黄显声等,以及著名爱国人士马寅初等都曾囚禁于此。我们走过一间间囚室,听着一个个英雄事迹,那些幸存者的访谈和遗留下来的物件好像穿越烽火岁月的苦难抗争与革命沧桑,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让我们为烈士敬礼,为他们的忠诚信念与爱国情怀致敬。
遵义会议会址前
遵义,是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过著名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历史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地方。1935年1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到达贵州境内,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后,为纠正王明“左”倾错误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影响,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在遵义会议会址前,我们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勇气、胆识和救国救民的决心。漫步“遵义会议纪念馆”和“红军街”,历史像一幅长轴画卷,将共产党创建之初的艰辛、红军长征的磨砺、军民携手抗战救国的壮举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踏着红军的脚印,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中国革命胜利的不易。
遵义会议烈士陵园
随后考察团参观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走进陵园大门,沿石阶而上,首先映入的眼帘的是一座气势雄伟磅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刻在碑前,也刻在人民心中。红军烈士纪念碑再次印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千千万万烈士鲜血换来的,他们虽死犹荣,他们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娄山关
8月19日,我们又冒雨参观了娄山关战役遗址。1935年1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占领遵义后,为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的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中央军委命令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夺取娄山关,以防御川南之敌向遵义进犯。红军冒着枪林弹雨,冲破了敌军利用有利地形建立的防守,占领了关口,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新根据地”。站在苍山如海的娄山关关口,我们朗诵起毛泽东同志当年所作诗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更是浮现在眼前。
歌乐山烈士陵园
8月20日,我们到重庆歌乐山,参观了“渣滓洞”、“白公馆”。此处是国民党设立的又一关押革命志士的集中营,"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等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均关押在此。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19人脱险,《烈火中永生》、《红岩》、《江姐》等文艺作品均据此革命先烈改编。
透过厚厚灰尘与昏暗的牢房,我们仍能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坚强和抗争,我们一路沉默的走过渣滓洞的每一个角落,心里的沉重和悲痛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名字永远刻在烈士墓碑上,也永远刻在人们的心上,那些埋在泥土里的忠骨和染过烈士鲜血的石阶也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进。
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考察,紧张而充实,丰富而意义深刻,是一场意志的锻炼,更是一捧精神食粮,让我们认识到和平的生活源于血染的历史,不能忘记曾为此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先烈们,更不能忘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庄严意义。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逸和幸福,赋予我们的是社会责任。我们要弘扬先辈们的伟大精神,并将这些优良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中,坚定理想信念,丰富精神追求,树立历史责任感,让红色旗帜永远在心中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