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霸”青年的求职记

28.05.2014  12:59

 
        编者按 :学校牢牢树立“学生就业是学校头号民生工程”的办学理念,曾经受到教育部的高度肯定,2012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多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就业工作已经成为学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的重要支撑点。

      您是否做好了成为一个最受欢迎的人才的准备呢?本网特别推出以第一人称讲述的“求职记”,分享师兄师姐如何成为用人单位眼中的“香饽饽”,希望这些实战技能对在校学子们有所启示和帮助,希望更多求职者早日成功加盟心仪的单位。

………………………………………………………………………………………………………………

  面霸者,王君军也,机电学院2010级农业电气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从去年9月到11月,他投递简历300多家公司,获得60多家的面试机会,有的甚至闯进了四五轮的复试。经历了一百多次面试之后,二十个offer已是囊中之物。他说:“九月,对我来说,是一场洗礼。”
 

   失败,也没那么可怕

  九月,成都。无论是世界五百强还是大大小小其他企业,都在这里汇集,全省甚至全国优秀的应届毕业人才都在这个时间相聚。作为求职大军中的一员,王君军也想在这里证明自己。

  当简历像飞舞的雪花般投出却又石沉大海时,说不难过是假的,“会有机会的”,他自我鼓励着。终于,在腾讯公司的初试中,他成功通过笔试进入了复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环节。

  “在我们8人小组中,有两个博士,一个校学生会主席,还有留学生,压力很大。还有一个女生,看起来相貌平平,却在整个讨论中操着一口流利英语。全程大家都用英语交流,一场讨论下来,我都没发几次言。这是一次失败的面试,信心都支离破碎了。”

  这次面试后,他感受到与别人的差距,关乎学历,但更关乎能力。回到学校后,他重振信心,重新定位,发现自己在志愿者活动和实习方面有着较强优势,也更倾向于销售和人力资源这一块。于是,他开始反复琢磨简历中“抓人眼球”的经历,泡图书馆恶补行测知识,总结面试中的失误。带着重生后的信心,继续前行。

  他说:“失败,其实也没那么可怕”。

   紧张,是必然的

  重庆东原地产公司总部,面试现场。

  偌大的办公室里,坐着各部门总经理和超级大boss——董事长,没有人说话。“一进去就觉得特别忐忑,脑子有点短路。这可是五对一的心里战术啊!”最终,人力资源总监针对简历向他连续发问:“你之前在海信公司的薪金是怎么分配的?如何看待志愿者薪酬……”王君军稳了稳心跳,深吸了一口气把问题接下:“作为兼职负责人,我有固定工资,有提成……”

  “面试这事,经验多了就知道,紧张是必然的,但一开口就没那么紧张了。有时紧张反而让思路更清晰,准备充分一点就好。”

   选择的,坚信是对的

  面试的公司很多,可最终只能在拿到的offer中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那一个,这时候就必须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王君军说,自己曾一度跟房地产公司较劲,一是觉得房地产业不错,二是想不通自己为什么老是被拦在最后一个门槛。打听之下,才了解到,自己能力虽然胜任,但形象却还不够销售人员的“高大上”。“没必要拿一口气赌一辈子”于是他很快合理地退步,改变求职方向,做出更理智的选择。

  他在TCL公司面试时,很成功,原本30分钟的面试,经理却和他聊了一个多小时,聊实践、聊公司,最后还聊到了人生观、价值观上。“他们觉得我很符合他们的标准,说过几天就可以直接来签约了。但是我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没签,而是选择了海天味业。”在王君军看来,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要,这方面无论行业还是自己未来发展都前景无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坚信自己的选择。

  历经一场场面试,他也总结出自己的一套面试“葵花宝典”。在给师弟师妹们交流经验时他把“剩者为王”四个字送给了他们,因为“能坚持到最后的才是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