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张步?面具脸?小写症?—九问自测帕金森病

17.09.2014  20:29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专电 题:慌张步?面具脸?小写症?——九问自测帕金森病

  新华社记者吕诺

  重阳节之际,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中心主任医师冯涛指出,65岁以上老人帕金森病患病率高达1.7%,我国患者诊断延误严重,治疗效果不佳。其实,回答9个小问题即可帮助老年人自测帕金森病。

  回答9个问题,发现帕金森苗头

  如何才能尽早发现帕金森病的蛛丝马迹?冯涛介绍,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帕金森病筛查问卷,由9个问题组成,分别是:你从椅子上起立有困难吗;你写的字和以前相比是不是变小了;有没有人说你的声音和以前相比变小了;你走路容易跌倒吗;你的脚是不是有时突然像粘在地上一样抬不起来;你的面部表情是不是没有以前那么丰富;你的胳膊或者腿颤抖吗;你自己系扣子困难吗;你走路时是不是脚拖着地走小步。

  冯涛说,老年人可以问自己这9个问题,如果有超过3个问题回答“”,建议马上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早发现,才能早治疗。

  他说,帕金森病早期表现多种多样,有一侧肢体抖动的,有肌肉或关节僵硬的,有日常生活中动作迟缓的,还可能有便秘、抑郁、疲劳、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等。这种疾病主要靠有经验的医生通过CT等检查来做出诊断。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

   帕金森病误诊率高,常与颈椎病抑郁症混淆

  冯涛提醒,帕金森病常被误诊。患者如果没有肢体颤抖的症状,仅表现为僵硬、动作慢,很容易被误诊为颈椎病;有的老年患者变得郁郁寡欢,不爱讲话,不爱出门,对平时喜欢做的事也失去了兴趣,被误认为是退休心情不好得了抑郁症,结果吃了大半年的抗抑郁药,等到身体症状越来越严重才被诊断为帕金森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冯涛介绍,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后,就诊时间平均延迟半年以上,近半数患病超过1年才能被确诊;即便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治疗率也不到40%,在农村和偏远地区更低。等到疾病晚期再开始用药,不利于疾病的管理,用药的剂量会很大,不仅症状控制不好,还会出现剂末现象、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有药可医,早诊早治可享精彩生活

  冯涛说,帕金森病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进展加重,会严重影响人的行动能力、思维能力和情绪。如果能在早期就积极治疗,不仅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重要。

  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编写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2014版),首次强调帕金森病应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冯涛说,帕金森病是有药可医的,对于早期患者,如果较年轻(例如70岁以下),指南推荐的药物包括有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等,不仅可以改善运动能力,而且可以延迟和减少运动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帕金森病伴随的抑郁症状也有较好的疗效。

  冯涛强调,帕金森病还要注重长期管理,改善运动症状的同时兼顾延迟运动并发症的发生。目前,许多病友在坚持科学规范的治疗后,能与健康老人一样拥有精彩生活,有不少病友还能演奏乐器、与家人一起旅行,尽享天伦之乐。(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