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AB面:一手查高官要案一手治理腐败环境

12.12.2013  03:46

   中国反腐AB面:一手查“硬腐败”一手治“软问题

  张有义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的消息显示,截至目前,十八大以来至少有13名副部级以上高级官员和数十名厅级官员被调查或被移送司法机关。自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涉案后,中央在一年的时间内查处大要案的力度从未减弱。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昨日刊发《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一文,就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住房、配车、秘书配备、警卫、公务接待、福利、休假等工作生活待遇标准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尤其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确立的“官邸制”指明了方向。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战略,除了大要案的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也不断被曝光。据不完全统计,除西藏等少数省份以及大部分国家部委机关外,国务院国资委和全国几乎所有省市自治区均公开了相关案例和处理结果。

  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强调,当前反腐败思路是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上述大要案和违反党风政风的案例,成为治标式反腐的舆论关注焦点。

  而标本兼治的方向也从未放松。近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上连续刊发十数篇解读文章,就反腐体制机制、权力制约和监督、反腐法律建设、作风常态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

  如此,中国反腐呈现了AB两面:一面密集查处个案,一面进行着紧凑的制度和机制的设计与建设;一面查处高级官员贪腐大要案等“硬腐败”,一面治理腐败环境,清查“软腐败”,如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住房、配车、秘书配备、警卫、公务接待、福利、休假等工作生活待遇标准要建章立制。

  点击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案件查处”一栏可以发现,从该网站改版之初的数页内容发展至今,已达到25页,案件数量攀升至120余件。在大要案的查处上,13名涉嫌违法违纪的副部级以上官员中,很多线索来源于今年第一轮中央巡视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原统战部长王素毅被称为“首名被中央巡视组揪出的副部级高官”,贵州省委原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成为官方确认的又一名被中央巡视组“揪出”的副部级官员。之后,湖北省政协原副主席陈柏槐、湖北省原副省长郭有明、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以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戴春宁等相继被查处,被认为与中央巡视工作发现的线索有关。

  除了中央巡视工作中发现的线索外,其他线索举报渠道和案件关联线索,也是高官贪腐问题被发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安众、李春城、四川省原副省长郭永祥等人。

  中央纪委持续发力的同时,地方纪委对领域内案件的查办力度也在增强。近日山东省菏泽市委原常委刘贞坚、雅安市委原书记徐孟加、辽宁省民委原副主任杨丰陌、柳钢集团董事长梁景理等人涉嫌违纪违法的案件,即由各地方纪委负责立案和查办。

  中国反腐败的B面,突出特点是硬性治理“软问题”,清查“软腐败”。

  据中纪委公布的数据,截至10月份,全国各省市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2386件,处理3034人,给予党政纪处分的有898人。其中,公车违规使用查处数量占查处总数的31.7%,占比最大。此外,还包括楼堂馆所违规建设、公款大吃大喝问题、公款国内与境外旅游问题、大操大办婚丧喜庆等“软问题”。“软问题”容易诱发“软腐败”,而“软腐败”在某种程度上对执政党和政府形象的破坏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