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强改革不靠强刺激”应成为共识

11.09.2014  12:32

    9日,在天津,李克强总理同出席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对话,回答了关于经济运行、改革重点、营商环境等国内外企业界关心的问题。他指出,中国去年以来一直实施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依靠强刺激来推动经济发展,而是依靠强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

    关于“刺激”与“改革”,李克强总理过去在不同场合都阐述过,比如,在上任之初就明确提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过去多年,我国经济刺激政策多是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去年以来,我国实施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依靠增发货币来刺激经济增长。虽然今年有过定向降准,但只能称为“微刺激”。在财政政策方面,虽然在棚户区改造、铁路建设、水利建设等方面有刺激措施出台,但也属于“微刺激”。

    中国经济在没有依靠强刺激的同时,强改革体现得比较充分,比如说,国务院审改办发言人9月10日透露,新一届国务院组成以来,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作为开门第一件大事,一年多来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这样的改革措施无疑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了经济增长。

    显而易见,经济强刺激措施只能在特殊时期来救急。正常情况下推动经济稳定增长还得靠市场,而依靠市场的前提是强改革,通过强改革向市场放权。从一年多实践看,强改革已经取得效果,上半年经济各项指标运行平稳,如果把强改革措施完全落实到位,各项指标应该更好看。

    “靠强改革不靠强刺激”,释放出三个明确信号:一是“靠强改革不靠强刺激”在实践中已经见到效果;二是“靠强改革不靠强刺激”很可能持续;三是在“改革”之前加了一个“”字,表明以很大的决心来推动改革,或者说,只有强改革才能突破改革阻力达到改革目的。

    以简政放权为例,的确需要强改革。比如,去年各级政府下放了不少审批项目,但今年上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发现,在放权当中存在着放小不放大、放虚不放实、放责不放权的现象。国务院派出督察组进行督察,才解决和纠正了不少问题。

    其实,无论是国内外企业家还是地方政府,都要形成一种共识:只有强改革才能持续释放动力,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既不能幻想出台强刺激政策,也不能使用强刺激手段。但一些企业由于长期依赖于政策强刺激或者依赖于政府照顾,还一时不能适应眼下的政策环境,必须转变观念,告别政策依赖。

    尤其是很多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仍然没有通过强改革去驱动经济。其实,地方政府的改革空间仍然很大,除了向市场放权之外,在财税、土地等方面仍有积极作为的空间,关键在于有没有“靠强改革不靠强刺激”的决心。(相关报道见9月10日《第一财经日报》)(特约评论员 冯海宁)

    原标题: 靠强改革不靠强刺激”应成为共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