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靓又忙!校科研实验中心扩容提质

29.05.2023  22:27

提到成都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总会提到几个词:

最热闹——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灯火通明;

最忙——时刻都可见老师和同学;

效率最高——人走,仪器不停,一台又一台的实验连续不断

……

科研实验中心为啥这么繁忙?今天,小编就带你去看看。



五大技术平台:满足医学科学研究需求

2002年,学校科研实验中心建立,将“满足医学科学研究需求”作为核心建设目标。

2002年至2009年,学校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实验室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分步推进、持续投入、创新管理、保障经费和人员等建设措施,逐步建设完成分子生物学、组织病理学、细胞组织工程、天然产物化学与SPF级实验动物中心等五大公共技术平台,实现“满足医学科学研究需求”的建设目标。

2014年,科研实验中心由天回校区搬至新都校区,实验条件和平台实现扩容提质。随后,校科研中心成为四川省实验动物学会理事单位,获得了四川省实验动物许可证、四川省可感染人类病原微生物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登记证书。

2023年5月,学校扩建的300平方米的新“细胞组织工程平台”投入使用,新平台“既亮又靓”,扩容至1000平方米,极大缓解了师生做细胞实验的“打挤”问题。

目前,校科研实验中心实验室面积已达2682平方米,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3000余万元,强力支撑了全校师生的科研和教学的开展。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加强投入,进一步提高保障支撑水平,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持续助力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SOP管理体系:实现开放高效安全运行

科研中心建立之时,借鉴药品GMP全过程管理思路,建立了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SOP)管理体系,并逐步制定了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实验技术三大类共150余种SOP。

借鉴“个人驾照”管理模式,中心建立了“基于SOP的实验室持证上岗管理体系”,通过培训考核、持证入室、授权使用、积分管理、抽查监督、过期重考,让每一位入室人员首先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人员。同时,90%为硕博学位的高水平专职实验室管理队伍,实现了内行人管理专业事。这保障了各平台的和谐、科学、高效、安全运行,最终实现中心全天候24小时的“开放共享”。

中心将SOP细化成理论和操作培训要点,设立了40余个培训项目,每学期滚动培训一轮。近五年,科研实验中心已累积培训考核73000人次,近千名研究生、6000余名本科生成为了既有扎实的实验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又有实验管理能力的合格科研人员。


撑起全校科研的“一片天

经过多年发展,科研实验中心已成为支撑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平台,彻底解决了教师有科研项目、没实验平台做实验的难题,也有效助力青年教师科研项目的孵化培育。

近五年,已有超过4000名科研人员在中心开展工作,年平均近100名教师、200余名研究生,700余名本科生进入中心开展科学研究;累计有国家自然科技基金项目70余项、省厅级项目200余项在中心实施;中心孵化培育了一批青年教师的科研项目,2004年以来,仅科研实验中心教师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顶。

凌保东教授课题组



贾旭教授课题组



唐瑜副教授课题组



王衍堂研究员课题组



许颖教授课题组



杨拯教授课题组



张洁教授课题组



开放共享,本科生做出高水平学术成绩

科研实验中心建立之初,就确立了为学生提供专业技术技能实训的功能。2007年,科研实验中心成为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

近三年,进入中心开展实验的本科生人数年均700人以上;进入科研实验中心的学生完成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7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4篇,其中SCI论文12篇,中文核心11篇,优秀毕业论文8篇;4篇论文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众多学子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考上了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

科学规划、分步建设、持续投入、细化标准、优化团队、高效利用……成都医学院科研中心已成为多学科、综合性、基础性的科研教学育人的重要平台。


(党委宣传部 王海川 胡琪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