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无前例青铜文明的对话:三星堆千古之谜能否揭开?

13.07.2016  03:08

  三星堆铜罍。

  牺首兽面纹铜罍(岳阳市博镇馆之宝)。

  大禾人面纹方鼎、司母辛鼎、“尊王、铙王、罍王”……10日,135件国宝级文物已经从全国各地运抵三星堆,即将在7月18日与市民见面。这是三星堆两坑发掘30年来,借展文物最多,邀请专家最多的一次考古研究,也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青铜文物规格最高的一次展出和研究。

  事实上,当三星堆博物馆提出要进行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商代青铜器对话的时候,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市博物馆、岳阳市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西樟树博物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馆、金沙博物馆等9大博物馆、研究院的响应,仅用了一个月,就完成了借展到运送。11日,记者了解到,其实跟着这些文物来到四川的,还有上百名来自全球和全国各地的文物考古界的专家,以及大量文物相关的研究资料。

  对于专家们来说,这些文物的入川背后有着非凡的意义:那就是希望通过文物对比研究,揭开三星堆的千古之谜。

   揭秘1

   尊王”“罍王”入川 三星堆青铜器或来自湘鄂?

  此次来三星堆参与青铜对话的国宝级文物中,除了来自殷墟的青铜方罍、牛尊和“”尊外,另外两件是来自湖南的被称之为“尊王”和“罍王”的牺首兽面纹铜尊和牺首兽面鱼纹罍。

  为什么会选这样两件国宝参加青铜对话呢?湖南省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馆员袁鑫介绍说,这次青铜对话,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文物的对比交流展出,来研究和展现商代黄河流域中原文化与长江流域南方文化之间的异同以及交流情况,“我们知道,这件牺首兽面纹尊与三星堆出土的一件铜尊非常相似。

  这件参展国宝被称为“尊王”,是同类铜尊中最高大的一件。

  三星堆博物馆研究部专家指出,晚商南方的大口尊,包括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地发现的,都呈现出器形高大、通常七八十厘米高,大敞口、高圈足,颈部通常有装饰三道弦纹,肩部流行装饰高浮雕兽头和小扁鸟,兽头分铸然后拼接上去,“殷墟的铜尊通常装饰蕉叶纹,兽头位置偏上,并且喜欢浑铸一次成形。

  而另一件青铜罍则是湖南岳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所以参加三星堆的青铜对话,同样是因为此罍无论造型、纹饰皆与三星堆2号祭祀坑中的一只罍高度相似。

  据袁鑫介绍,这几件文物都显示出三星堆青铜器与长江中游的密切联系,同样也与中原青铜文明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研究者们发现,在中原青铜文明传播至南方并不断扩散、辐射的历史进程中,南方文明充分吸纳北方铸铜技术之长,并将之与本土信仰文化、器用文化及审美趣味相结合而自成一格,商代晚期的湖南青铜大铙、三星堆的青铜面具等,都是其熔铸自我的有力例证。

  那么,不产铜矿的三星堆,这些铜器从何而来?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介绍说,对于三星堆的青铜容器,不排除其在湖北湖南等长江中游地区铸造好了以后运送到三星堆的可能。

  长沙市博物馆青铜器研究专家潘钰也认为,中原青铜文化经过盘龙城南传过后,在长江流域迅速传开,向上游最远到了三星堆,因而三星堆出土器物上能够看到很多中原文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