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与两河流域:穿越3000年 青铜文明对话
北纬30°就像一根会变魔法的红绳,连接着世界几大文明发源地。那么,同样缠绕于这根神奇红绳之上,以四川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与其他几大文明有什么关联呢?
联合以色列耶路撒冷圣地博物馆、美国耶鲁大学皮博迪自然历史博物馆巴比伦特藏、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4家单位文物参展的“成都平原与两河流域青铜文明对话展”,在四川大学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为期一个月,在此期间,一大批中外青铜文明时代重要文献文物将为观众理解三星堆文化提供新的视角。
交流
古蜀文明主题跨国联展
落户川大博物馆
青铜时代的古蜀文明与两河文明,虽然在绝对年代和地理位置上都相差甚远,但两者之间却存在诸多相似要素,包括青铜人像的铸造、金面具和权杖的使用、神树崇拜及其装饰、眼状器物等。川大博物馆馆长霍巍介绍,此次展出的珍贵文物包括:上世纪三十年代西南地区首次科学考古发掘——川大博物馆在广汉三星堆发掘出土的一批文物以及发掘手稿;古蜀文明遗存的青铜人像、玉石器,以及两河流域出土的楔形文字泥版文书、宝石材质的滚筒印章等。展览在古蜀文物的基础上,引进了以色列、美国两家博物馆收藏的两河流域典型文物参展。“不仅展示两种文明的交流,在21世纪的今天更是尝试从历史深处追问‘人类共同命运’这个问题。”希望通过对这些文物的对比,对解密古蜀文明的独特文化现象提供一些新思路。
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表示,作为三星堆古蜀文明首次发掘单位和重要研究机构,川大博物馆联合世界著名高校和文博单位举办成都平原与两河流域青铜文明对话展,是川大博物馆面向世界迈向新发展的一次尝试。他表示,相信这场精彩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不仅会带给大家许多启迪、遐想和惊喜,更能促进各国考古与文博事业的交流与合作。
对比
成都平原与两河流域文物
存在诸多相似
青铜时代也称“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青铜器广泛使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阶段。成都晚报记者了解到,对话展以文献、文物展览形式分为5个单元:“远川古国:成都平原与两河流域青铜文明的发现”“镂石攻玉:玉石与青铜时代的世界体系”“神王传说:寻找成都平原的吉尔伽美什”“日中无影:青铜时代的神话与祭祀”“人同此心:造像和器物背后的文明共通”。展览从历史沿革、出土文物特点、文化含义等方面,对青铜文明时期成都平原和两河流域进行比较。
“成都平原孕育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出土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有别于中原地区夏商遗存的器物。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孕育了两河流域古老悠久的青铜文明,众多遗存展现了那里先民的生活与信仰。两地虽然空间上相距甚远,但通过类比我们发现了一些相似之处。”霍巍表示,两者在器物风格、类别以及功能上都有相似特征,例如在王权的标识上,三星堆出土的戴金面罩人头像和两河流域乌尔王陵出土的金王冠,三星堆出土的金杖和乌尔王陵出土的权杖,存在相似之处。
此外,发式与地位关系也有相似之处。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人像有辫发和笄发两类发式;而在现存的两河流域早期人像雕塑中,至少有两种标准发式:一是留着长长黑胡须的长脸卷发,二是没有胡须的圆脸光头。
成都晚报记者 滕杨 摄影 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