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县:打好师资均衡的“组合拳”

31.12.2015  01:58

农村学校教师如何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是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大课题。2010 年以来,青神县通过深化教育人事改革、扎实开展教师培训、切实保障教师权益,打好了一套保障城乡师资均衡的“组合拳”,取得了良好效果。

交流轮岗从“两张皮”到“一体化

最近,青神县河坝子镇中心小学的语文教师龚霞每天都忙到深夜,她在为课堂展示活动精心设计课堂环节。龚霞原是青神县学道街小学的一名骨干语文教师,是城乡交流轮岗教师中的一员,和其他轮岗教师一样,她许下了“让城乡学校同步发展”的庄重承诺,把自己完全融入农村学校。

过去,教师交流轮岗,管理、考核仍在原学校。有的教师‘人去心不去’,有的去送教几天也算轮岗,形式大于内容。”青神县教体局人事股张友波说,破解交流轮岗的“两张皮”,需要从制度设计上,解决轮岗教师如何选拔、如何管理考核问题。

2013 年,青神县先后出台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意见和县内轮岗支教工作管理实施意见。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建立,让城乡教师交流互动成为常态。张友波说,相比以往,新的交流轮岗政策更加趋向“一体化”:首先是人“一体化”,把部分交流轮岗变为全员交流轮岗,每个教师都有责任与义务;第二是管理“一体化”,轮岗教师的工作关系转入接收学校,其师德师风、专项技能、年终绩效等所有考核均由接收学校管理,考虑到教育有一定的周期性,青神县还把交流轮岗时间改为不低于两年。第三是待遇“一体化”,凡到农村学校交流轮岗的教师,均享受农村学校教师补贴等相关待遇。

通过责权利相统一,绩、奖、惩相结合的的交流轮岗制度,如今青神县每年都有不低于10%的教师参与到交流轮岗中去。教师交流轮岗从“硬着头皮”去,变成了“主动作为”,城乡教育均衡也就打开了新局面。

提高教师远程同步教学能力

同学们,请你们拍拍双手,帮助电视里的老师打节拍,好不好!”在西龙小学二年级一班的教室里,语文教师涂晓红正组织学生上音乐视频课。

西龙小学是青神县城郊的一所薄弱学校,由于专业师资的缺乏,学校的音乐、美术等学科长期难以开足、开好。近些年来,青神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

西龙小学正是通过实时课堂录播系统,实现了与城区优质学校的资源共享。

信息化虽然解决了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的难题,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张友波说,视频教学仍然缺乏现实课堂的真实感和互动性,学生难“进入状态”。“另外,上视频课时,带班老师不应该呆呆地站在旁边,他们也要主动参与课程、设计课堂。

从去年开始,青神县提出“互联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开展集中师资培训、规范校本培训,着力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对信息化课堂的组织能力。

涂晓红说,现在每次上音乐课前,她都会提前向视频课中的专业音乐教师请教课程内容。“上课需不需要乐器,如何设计课堂活动,都会提前准备好。通过培训,带班老师远程同步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为教师提供舒心的工作环境

今年9 月,河坝子镇中心小学的老师搬进了新办公室:新电脑、新桌椅,嫩绿的藤萝爬满窗台。

过去老师们在简陋的平房里办公,不通网络、拥挤不堪、设备陈旧。尤其是今年,学校新来了14 名轮岗教师,工作环境急需改变。”校长黄举洪在河坝子中心校工作24 年,对近几年办学条件发生的变化,他感触颇深。

近年来,青神县通过改造校园环境、落实教师工资待遇等措施,不断改善教师工作环境:据统计,从2010 年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以来,到2014 年,青神县教师人均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2%,在5 所边远农村学校修建教师周转房56 套;2009 年设立农村教师补助津贴,分区按月兑现;2010 年起,全面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教师的职称评定、岗位竞聘、绩效考核等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轮岗支教老师何丽萍说,舒心的工作环境让老师可以沉下心来搞教学。今年,为了解决农村学生阅读量不够的问题,他把原来学校里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办法“移植”了过来,通过阅读的积累与分享,她班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越来越高,学习氛围越来越浓。

明年我准备把学生家长也发动起来,把我自己的培养目标、需求告诉他们,请他们支持配合,让孩子们的学习环境越来越好。”何丽萍说,现在的工作做起来,有劲儿,有奔头。

 

(鲁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