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生态综合治理“增草”“增水”效益初显

06.10.2014  12:01

    新华社西宁10月5日电(记者何伟)记者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国家投资近16亿元的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部分项目实施完成,项目区局部地区草原生态环境趋于改善,生态服务功能初步显现,目前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

    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也是著名旅游胜地。近几十年来,受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海湖出现湖泊萎缩、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2008年,青海启动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投资近16亿元人民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人工增雨、湿地保护、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为内容的湿地保护与环境治理工程,计划在10年内最大限度恢复青海湖原生态。

    截至今年7月,整个工程已完成投资9.59亿元。其中农牧、水利和生态监测项目已经完成。其中,农牧项目完成投资3.35亿元,治理沙化草地137.25万亩、黑土滩136.65万亩、草原鼠害1629.42万亩、围栏350万亩等。

    通过上述工程项目的实施,青海湖流域草原植被恢复明显。监测显示,青海湖流域沙化草地植被覆盖度提高11个百分点,黑土滩植被覆盖度提高38%,可食牧草增长9.53个百分点。(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