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眼丨从青海湖到牧民村,习近平紧盯重要部署如何落实
原标题:时政新闻眼丨从青海湖到牧民村,习近平紧盯重要部署如何落实
青海省刚察县,坐落在青海湖北岸、祁连山南麓。6月8日下午,正在青海考察的习近平来到刚察县,他察看青海湖仙女湾,探访藏族牧业村。三个月前,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部署落到实处。在当天的考察中,总书记实地调研,紧盯落实情况。
青海湖仙女湾:诗意的栖居地
拉姆,在藏语中是仙女的意思,所以仙女湾又被称作“拉姆滩”。
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青海湖西北侧的仙女湾,实地察看青海湖环境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
仙女湾是青海湖流域的典型湿地,域内水系、滩涂以及水生植物类型丰富,植被覆盖度达95%,也是湟鱼、棕头鸥、普通鸬鹚等数十种鸟类和大天鹅的重要栖息地。
水是湿地的灵魂。作为“地球之肾”,湿地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6月,仙女湾湿地暂停对外开放,整修周边环境,维护生态系统。暂停,是为了更好地向前。
今年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强调,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体现了生态保护的政治自觉”。生态优先在青海的落实情况如何,是总书记这次青海之行的关注重点。
2016年考察青海时,习近平说,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这“三个最”体现了青海作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地位。
五年后调研仙女湾,可以说是一次实地“验收”。考察当天,习近平听取了祁连山和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的介绍。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一度遭遇无序开发,山体破坏、植被剥离。习近平曾对此作出批示,要求整改查处。2017年,中央督查组还就此开展专项督查。
上一次在青海考察,习近平指出,“今后,对这类问题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不要等到我们中央的同志批示了才行动。发现问题就要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
祁连山生态修复进展如何,总书记一直关注着。2019年8月在祁连山北麓山丹马场调研时,他对当地生态修复工作给予肯定:“这些年来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孔庆菊代表向总书记展示了多张体现祁连山生态文明的珍贵照片,其中有多年不见的雪豹、荒漠猫等野生动物。
“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这是三个月前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嘱托。这次赴青海湖实地考察,体现了总书记对“中华水塔”的高度重视,将进一步推动青海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让青海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
青海湖边,走进这个藏族牧业村
考察当天,习近平还来到青海湖边的一个村子——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考察,看望慰问藏族群众。
果洛藏贡麻村以资源出租和资产租赁收益分红为主,发展牛羊规模养殖,开展电焊、面点、挖掘机等技能培训,全村在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
藏族村民索南才让,是村里的草原管护员,日常看护400多亩的草原。2014年,索南才让一家人经集中安置,搬进了现在60平方米的新居。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就曾走进两个村子——格尔木的长江源村和海东的班彦村。他在和村民拉家常时说:“你们的幸福生活还长着呢。” 今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班彦村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在青海代表团指出,要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如何实现“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也是总书记此行的关注重点。
青海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怎么走?习近平指出,要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青海考察第一天,总书记在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调研了藏毯产业。他指出,藏毯产业是符合青海实际的产业,希望青海发展更多这样的特色产业。
如何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是今年以来总书记国内考察的关注重点。在广西桂林毛竹山村,总书记深情地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这次在果洛藏贡麻村,总书记走进藏族群众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不难看出,他重点关注的依然是如何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今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代表团说,“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百年大党,初心如磐。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