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守望理想 青春无悔——记全国优秀教师唐友平
四川在线消息(王超明 李伟 特约记者 金其云) “啪啪啪,四、五、六这三个数字用英语怎么说?”“four five six……” 近日,记者走进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文昌小学六年级一班教室,一个中年教师一边拍手,一边用流畅的英语对学生进行数字教学。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没有惊人的业绩,没有显赫的荣耀,有的只是默默地奉献——他就是上马镇中心校党支部副书记、文昌小学校点负责人唐友平。
唐友平今年43岁,家住上马镇文昌岩区,从小在大山里长大的他深知大山里的孩子读书、求学的艰难。从1991年踏上这三尺讲台以来,23年的教学生涯中,唐友平始终坚守宁静的大山深处,守望教书育人的理想,用质朴的情怀为山里孩子编织了一个个成长的花环,而他优秀的教书育人形象,以校为家、爱生如子的情怀更是深受同事、领导和社会的好评。唐友平说,他坚守山区教育,是为了让更多穷苦孩子走出大山,成才之后回报家乡,建设家乡。
默默奉献 二十三年如一日扎根山区
“唐老师十分热爱教育事业,把工作看做是生活的一部分,不管在哪里,都坚持以校为家,爱生如子。”谈及唐友平,学校的老师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赞叹,他总是比学生早到校,比学生晚离校,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二十多年来,他从没有因个人私事而耽误工作。”
“我们父辈由于没有知识,虽然终日在大山里辛勤劳作,也不能改变贫穷的生活面貌,所以我从小就立志当一名教师,让大山里的孩子能够接受好一点的教育,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唐友平回忆,刚从师范学校分配到文昌小学的第一天,学校只有两幢砖瓦房,教师队伍里代课教师占多数。面对艰苦的环境、紧缺的师资队伍,更加坚定了他扎根大山的决心。
“你的学校条件太差了,我帮你找找关系调走吧……”面对朋友一次次的好意,唐友平选择了拒绝。唐友平说,有时也差点动心了,但回到学校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求知弱渴的纯真面孔后,也就打消了调走的念想。
1997年,文昌片区的中学校点合并到上马镇中学,唐友平被调到镇中学任语文教学。可是两年后,唐友平主动提出离开条件相对较好的上马镇中学,又回到文昌小学任教。“上马镇中学不缺我这样的老师,而文昌小学的孩子们更需要我。”
“踏上讲台那一刻,我才真正地感受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道理。”除了勤勤恳恳地工作外,唐友平还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经过不断地摸索,他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他的课堂快乐、探究、合作、高效。“在唐老师的课堂上,笑声总是伴随着我们。”学生们表示,他们在欢乐中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