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视野 时代声音

31.12.2015  14:40
 

2015年6月8日,由中国教育报发起、中国教育报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协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正式启动。半年来,评论大赛得到了广大高校的积极响应和全国大学生的热情参与。截至目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等100余所高校的2100余名大学生注册成为大赛评论员,大赛共收到大学生评论投稿6033篇。一些高校如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杉达学院、湖南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积极组织学生参赛并开展校内的评论大赛,鼓励在校学生关注时事、观察社会、理性表达,效果良好。

从内容来看,评论大赛的参赛作品多是“我手写我心”,针对高校如何完善管理、如何开展家庭教育以及文化热点问题,同学们纷纷陈述自己的主张。这些声音来自青年的心,可以看见微言大义中的时代缩影。“青年视野、时代声音”,这是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的出发点。在将来,评论大赛仍然要寻找这些属于我们时代的理性声音,让大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培养问题意识、思辨意识和理性意识,对时代有更清晰的辨析力:

当生活只是为了生存,人生就只能平庸地走到尽头。大学生活并不是对职业生涯的预热,而是一座通往未知世界的桥梁。

——《不要把大学变为职业培训所》,大同大学学生赵鹏

不管是作为昆虫植物学家的付教授,还是作为人父的付爸爸,或许应该对违背了自然规律、科学知识的童话情节,如“吃蜗牛的弹涂鱼”宽容一些,不要用“违背科学”“违反自然”这样严肃的科学态度去斥责幼小心灵中“童话世界”的美好。或许,正是这条“吃蜗牛的弹涂鱼”,成为了他8岁儿子理想的开端。

——《科学的严肃能否兼容童话的美好?》,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刘泽溪

对“创业班”价值的考量不应仅仅局限于“毕业生创业人数”这一表面的数字,如若想提升创业的成功率,把“创业班”开在社会上,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先别急着向“创业班”吐口水》,南京大学学生宋婉宁

让座说到底是自觉的,因其自觉的举动,才显出道德的良善。如果因别人不让座而指责其不道德,甚至恶语相向,实际上是利己主义在作祟。披着道德的外衣做缺德的事,是对道德的极大破坏和歪曲,这种行为才是我们最应当反对和谴责的。

——《道德岂能成了利己主义的“外衣”》,浙江师范大学学生陈永斌

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粒小石子也能激荡起一池涟漪。在面对相关事件时,请少做即兴的道德评判,多一份冷静思考、理解与宽容,还网络世界一片祥和安宁,也为自己减少不必要的烦扰。

——《网络表达请少做即兴的道德评判》,湖南大学学生吴惠萍

相比知识积累,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学习;相比规行矩步,大学生更需要拥有选择、判断的能力。

——《学校对学生暑期实践少一些规定才好》,中国传媒大学学生曹雪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