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让群众充分享受农村土地整治红利

29.06.2022  17:45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9日电 (刘保刚) “我们充分发挥项目辐射带动作用,做到聚居点规划建设到哪里,土地整治项目就跟进覆盖到哪里,产业发展就培育延伸到哪里。”青川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青川县坚持把土地整治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通过易地搬迁、土地整治等多管齐下,助力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拓展群众增收途径,不断激发群众自身的造血功能,让群众充分享受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带来的红利。

 科学谋划开处方

  青川县地处龙门山断裂带,是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而石坝乡又是全县的“极重灾区”。一直以来,这里受特殊地理条件影响,地质灾害频发。

  据石坝乡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8月以来,该县连续普降(特)大暴雨,灾情最为严重的石坝乡青龙村华祖背泥石流造成红石河河床平均抬高3米,淤积体总量约50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万元;整个华祖背堰塞体至潘家河河口范围内,约有1250万立方米的物源量,泥石流潜在威胁人数近1000人,威胁各类财产约2亿元。

  石坝乡积极与青川县国土资源局对接,对当地的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相关项目的落地实施。为使项目早建成、早使用,群众早受益。各施工项目均限定在开工年度内完成建设任务,施工单位在进场前的施工组织安排中,编制了各单项工程完工节点,正排工序、倒排工期。项目实施时,以带动产业发展为目的,积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解决项目区内民生问题。项目的实施不仅为土地流转和实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创造了基本条件,也为精准脱贫提供了“造血”能力。

 强化监管堵漏洞

  农村土地整理涉及面广,投入巨大量,加强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管,是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要保障。

  为对土地整治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管,杜绝失职渎职,石坝乡会同青川县自然资源局出台了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专项实施方案,坚决防止贪污、挪用、截留资金现象。他们建立了联合会审、防源头预防不到位,联合检查、防过程监管不到位,联动责任、防事后追责不到位的“三联三防”机制,建立了招投标等重大事项会审联审机制。在项目管理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招投标、公告、监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现场代表、廉政建设等“八项制度”。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层层压实,落实主体责任。并对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项目竣工验收后,所有工程均移交乡镇、村组进行管护、使用,县局持续关注、督导乡镇加强项目管护和使用,促使该项目发挥长期效益。通过乡镇部门纵横联动,通过“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边验收、边审计”的模式,经过150日的项目攻坚,2021年4月30日全部完成灾后重建任务,达到了汛前防灾效果。

  更好的生产环境,受益于土地整理项目,当地村民们也拥有了更加富裕和有希望的生活。“土地整治扶贫是改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耕地产能、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最为有效的手段。”石坝乡党委书记唐天云如是说。

精准施策助增收

  初夏时节,石坝乡青龙村排排新房整齐划一,白墙、青瓦、红线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一幅水墨画,不远处的一块石碑上写着几个大字:“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以前我们家就住在山后头,娃娃上个学要走七八里山路,每天天不亮就出发,天黑了才能到家,要是遇到下雨,路不好,还要大人背着去上学。现在好巴适,出门就是大马路。”村民何国义介绍,原五一村多年来大小滑坡持续不断,河床被抬高了五至六米,每到汛期,老百姓“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石坝乡党委政府深知该村现状,及时向上级申报并成功立项,经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批复,将该乡土地整理项目与地灾避让搬迁结合起来实施,最终选定了青龙村青岗坪作为安置点并顺利投入建设,使该乡33户115人欢欢喜喜搬进了新家。截至目前,该乡发展乌药1000亩、黄连2000亩、魔芋800亩,种植茶叶4000余亩,新发展肉牛羊养殖户10户,新建养殖圈舍1.1万余平方米,现存栏牛500头,6月底新增存栏牛600头,同时实现户均两分蔬菜地。如今,石坝子已变成名副其实的金坝子,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795元。(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