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青川用 “生态经济”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30.09.2014  20:52

    

银杏果实累累。

    这是一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土地,这是一片被绿色浸透的秀美山川,这是一片葱茏繁茂的茫茫林海,这是一片多姿多彩、美丽和谐的生态家园,这就是镶嵌在秦巴山脉的一颗晶莹的翡翠——广元市青川县。这一颗晶莹的翡翠,镶嵌在中国西部的秦巴山脉,荡漾着万端风情,这里山水天生丽质、卓尔不凡。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不仅让“青川”闻名西南,也为这里的老百姓发展“生态产业”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合理布局”林业产业和谐发展

    “去年我们家种植了10多亩油橄榄树,树木长势好,到了今年长势很好的树木已经挂果,预计今年我家可采摘油橄榄1000多斤,按去年的市场价要卖10000元。明年油橄榄进入盛产期,采摘3000多斤不成问题,那时我们也要比以前种粮食至少要增收10000多元钱。”沙州镇江边村村民张大爷告诉记者。

    沙州镇江边村万亩油橄榄示范基地,成行成排枝繁叶茂的橄榄树覆盖山岗,成为一道绿色屏障。“镇党委每年邀请县上涉农部门专家为老百姓传授管护知识和技术,确保了树木长势好、挂果好,每年为种植户平均增收4000元,真正让橄榄树成为老百姓的摇钱树。”江边村党支部书记梅发学告诉记者,“油橄榄进入盛果期,一棵树可采摘60多斤橄榄果。尝到了甜头,老百姓发展油橄榄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青川县地广人稀,全县人均占有土地19.83亩,其中林地达17.46亩。经中国林科院及四川省林科院多次考察和实践证明,青川县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发展木本油料林。近年来,青川县委县政府立足青川实际,高度重视发展木本油料林对促进山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木本油料林发展的政策。在国家扶持政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市场作用的驱动下,大力推广发展核桃、油橄榄、山桐子等木本油料林。青川县先后荣获省林业产业基地县、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四川省畜牧业生产基地县、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培育基地县等称号。

    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深入实施,该县核桃、油橄榄、山桐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稳步提高,产值大幅增长。目前,全县已建成核桃、油橄榄、山桐子良种繁育基地3处,年提供苗木50余万株,基本满足木本油料林的发展需求。截至2013年底,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21万亩,油橄榄种植面积达8.6万亩,山桐子种植面积达2万亩。核桃产品年产量达到1.2万吨,油橄榄鲜果产量达到950吨。

    核桃、油橄榄、山桐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带动了下游产业的发展,产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县从事核桃、油橄榄、山桐子等木本油料林种植加工的企业达到10余家,其中大中型企业3家;以木本油料林为依托的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和节庆活动蓬勃兴起,有力促进了农村特别是山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截至2013年,木本油料林产业产值已超过1.8亿元,对林业产业的贡献率达到10%以上。同时,核桃、油橄榄、山桐子为生态、经济兼容性树种,且适合在山区、丘陵和干旱贫瘠地区生长,在绿化荒山、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沙治沙、固碳释氧、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功效十分显著。

    近年来,该县按照国家确定的主体功能定位,紧密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注重树种、品种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具有市场潜力的特色树种和优良品种。通过良种选育,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扩大基地化生产,实施示范带动,有力促进了品种优化和品质提升,初步形成了优势特色经济林的发展格局。发展速度和比较效益均高于一般经济林,所占比重进一步加大,优势特色更加明显。利用林业产业项目资金等,先后新建名特优木本油料林示范基地30余个,使“青川1号”、豆果、鄂植8号等名特优品种得到很好示范推广。油橄榄、核桃在良种选育及育苗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基本实现品种化栽培和基地化发展,形成了具有独特优势的木本粮油集中产区和鲜明区域特点的特色产品产业带。

    目前该县从事木本油料林种植的农业人口约为10余万人,人均来自于木本油料林种植的收入约为2300元,占农民在林业产值中3455元人均纯收入的67%左右。农民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木本油料林,不仅绿化了荒山,改善了生态,而且增加了收入,探索出一条“不下山也能生活,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生态就业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