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党政办公楼 没有围墙不设门岗

15.07.2014  11:56

群众到青川县行政中心人社部门办事。

  资料图片

没有围墙大门的青川党政办公大楼。

  资料图片

  “向书记,节日快乐!”7月1日一大早,四川广元市青川县委书记向此德的手机便响了起来。来电的是该县有名的“老访户”唐炳章。

  一名“老访户”,为何会热情地给县委“一把手”祝贺节日?一切还得从那栋没有围墙、不设门岗的党政办公楼说起。

  群众办事不再吃“闭门羹”,可顺利找到相关工作人员

  2008年以前,青川县委、县政府都在老式的办公楼里办公,群众来办事,不仅大门保安会仔细盘问,还要打电话征得被访对象同意后,才能进入。

  该县青溪镇村民张海东回忆,他到县委办事时,就吃过好几次“闭门羹”,好不容易进了楼,却找不到相关工作人员。他挨个门询问,得到的回答却是:“这事不是我管”“你找其他人问问”……跑遍整栋大楼,都没有一个人接待他。

  “以往去县上各个部门办事,得来来回回跑上好多趟。”苏河乡三凤村村民苏勇也有同样的感受。

  围墙拦住了办事的群众,也使干群之间产生感情上的隔阂,青川一度成为广元市上访最多的一个县。如何能打通干群“连心桥”?县里决定将党政办公楼的围墙和岗哨作为“突破口”。

  2011年年底,在汶川特大地震后重建的青川行政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县委、县政府的所有部门和机构都在这栋新楼里办公。这里没有围墙和门岗,办事群众不会再遇到阻拦,可以畅通无阻地找县领导和各个部门办事。在每个办公室门前的公示牌上,显示着工作人员当天的值班状态。一旦公示牌上显示“上班”的工作人员被发现不在岗,将受到严惩。很快,原来那种门难进、人难找、事难办的风气减轻了不少。

  与“老访户”真诚交流沟通,解开群众的“心结

  没有围墙的“开放式”办公,使青川的信访量大幅下降。2012年,该县信访量降到全市末位。

  2012年的一天,长期上访无果的沙州镇村民唐炳章来到县领导办公室,反映多年前因做计生手术留下后遗症的问题。县领导耐心听完她的诉求后,立即帮助核实情况。“我要的就是一个理!假如其他干部都能像您这样热情,不摆官架子,我肯定不会长期上访。”唐炳章被县领导的热情打动,当即表示不再上访。

  唐炳章主动提出不再上访,但该县领导还是放心不下。“毕竟是干部工作不够细心导致她多年上访,如今虽然不上访了,但是她的生计问题必须解决。”经过多方联系,直到帮助唐炳章解决工作后,该县领导才放下心。

  “化解基层矛盾要用心,不能简单地给钱了事。”青川县公务员杨雪梅告诉记者,有的上访户成了“老访户”,这是心结没有打开,只要真诚交流沟通,他们还是能够理解政府。

  三年多来一直开放式办公,没有遇到群众“闹事

  7月10日,走进青川县行政中心大楼,没有保安和门卫,在一楼大厅两边,楼层分布图和部门科室门牌号格外显眼。在每个部门办公室门口的公示牌上,都用三角形标注着每位工作人员是上班还是外出。

  据青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健介绍,近三年,县里的上访事件由过去每月至少30多起下降到现在两月一起,全是因为基层群众可以直接找县领导倾诉心中不快。

  没有围墙大门,上访群众没有阻力,可以径直走到县行政中心各个楼层,与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提出自己的诉求,沟通的渠道自然畅通。部门负责人在详细记录他们的情况后,会给上访群众一个具体的落实时间表,大多数群众反映的情况都会在承诺的时间内落实。偶尔时间延长,部门负责人会主动电话联系上访群众,告诉他们为什么延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群众矛盾在基层得到有效解决。

  没有围墙和大门,会不会影响机关人员的正常工作?“三年多来一直是开放式办公,没有任何群众到政府闹事。”该县负责人介绍,只有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了,县委县政府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不然,其他的都是空话。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15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