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青川县“党建扶贫”:“五联五帮”到一线

06.01.2015  11:04

 

        经过近三年的发展,一个个靓丽新村展现在人们面前。图为大院乡花果村新貌。

        12月10日,虽然气温骤降,寒气逼人,但是广元市青川县红光乡红新社区的香菇大棚里热气腾腾,业主王显其忙着采摘菌袋上挤挤挨挨鲜活水灵的冬菇。他高兴地对记者说:“党建扶贫真是给力,要不然我家不会发展起这16000多袋香菇,年均收入5万多元。

        2011年以来,青川县实施全域“党建扶贫”工程,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全部投入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第一线,加快了贫困村向“小康村”转化。

        五联五帮”到一线

        在偏远的马公乡锅坛村周友云家堂屋墙面上,一张黄底红字的“帮扶连心卡”十分醒目,县委常委、县总工会主席强海英及县级帮扶部门、马公乡党委、锅坛村党支部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姓名及帮扶职责一目了然。强海英帮助联系户周友云发展银杏套种柴胡5.5亩,并在农闲时联系务工渠道,使夫妻俩年收入8万元以上,成为全村“先富起来”的典型。

        为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帮扶责任,青川县委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副县级党员领导干部为组长、县级帮扶部门、项目乡镇党委书记、项目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四级联动”扶贫工作组。3年来,先后有39名县委常委、党员副县长担任19个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乡镇扶贫攻坚工作组长,180多名县级帮扶部门、乡镇、村(社区)党员干部成为扶贫攻坚工作组成员,全部投入到扶贫攻坚第一线。

        按照“五联五帮”工作机制——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村或社区、帮助建强班子,联系一名村社干部、帮助培训提高素质,联系一名党员、帮助带头致富,联系一户贫困户、帮助脱贫致富,联系一名农民工、帮助法制辅导——86名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联系86个村(社区),帮助完善发展思路,规划270多个产业项目,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10多名,帮助12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第一书记”打先锋

        “3年来,村党支部坚持县委确立的‘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民生为本、党建保障’特困村帮扶工作思路,积极回应群众期盼,统筹推进基础设施、生态产业、人居环境、社会治理、党建工作综合扶贫攻坚,全力打造出幸福美丽新农村……”10月17日,在青川县第一轮特困村扶贫工作总结表扬暨第二轮扶贫工作启动大会上,红光乡副乡长、小荊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欣向与会者庄严报告。

        2012年初,为了加强首轮10个特困村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力量,县委面向全市公选了10名驻特困村副乡镇长兼第一书记,与其签定了3年帮扶责任书,规定3年内不调动、不调整,3年后帮扶任务不完成不脱钩。在乡镇党委的直接领导下,10名驻特困村副乡镇长各展其能、竞相比拼,推进了特困村的脱贫转化。姚渡镇副镇长、王家村第一书记唐映勇连续奋战2个月,建成600多亩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打造出川陕甘三省交界处生态产业亮点村。

        3年来,特困村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和支撑,实现党建工作与扶贫攻坚工作“双赢”。共发展3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致富能力强的党员近100名,26名进入村“两委”班子。34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应急抢险突击队、矛盾纠纷调解队为群众办好事1070多件,解难事140多件,排除险情103起,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第一轮特困村扶贫攻坚任务于2014年10月圆满收官。

        据介绍,该县特困村建设累计总投入1.65亿元,占规划总投入的181%。新建、维修村社道路142公里,硬化110.6公里;异地搬迁398户1390人,完成农房风貌改造1914户;新栽种银杏92.8万株、核桃1.1万亩、黑木耳等食用菌85万棒(袋),养殖土鸡等家禽32万只(头),实现劳务输出9166人次。特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底的1220元增加到2014年底的5160元,净增加3940元,增幅323%。特困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第一书记”交出满意答卷。

        强基惠民增活力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夜幕降临,房石镇社区广场上“最炫民族风”动感十足的音乐响起,30多个村民踏歌起舞,小山村顿时热闹起来。“现在政策越来越好,政府为老百姓修建了休闲广场,还配置了音响器材,农村人也跳起了广场舞。”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筱告诉记者,2011年以来,为加快发展振兴,青川县开展“富民惠民安民”党建主题活动,出台系列活乡强镇措施,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基层活力显著增强。

        县财政每年为每个乡镇预算2万元基层组织建设经费,为村、社区分别预算工作经费和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经费7万元、8万元,社区还另预算2万元文化活动补助经费。强力实施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县196个村活动室面积均为160平方米以上,36个社区均为200-260平方米。所有活动室达到“八有”标准,即有固定场所、有设施设备(电脑、电视、DVD、投影仪、文件柜、办公桌椅)、有标识标牌、有党旗誓词、有制度上墙、有学习资料、有活动记录、有档案资料。此外,为199名在职村(社区)干部每年补助基本养老医疗保险15万多元,为1034名离职村(社区)干部发放生活补助近50万元;为在岗大学生村官补助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26万多元。为3个边远乡镇干部每人每月发放300元艰边补贴。

        一系列保障激励政策,强力助推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扶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强大的基础。(王生伟 记者 刘保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