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乡村青年扎进穷村拔穷根

25.11.2015  21:11

 

    3个月前,青川县79名第一书记带着组织的重托,怀着坚定信念,分赴一个个陌生偏远的村庄;3个月后,他们已完全融入那一片片虽然贫瘠却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土地,用辛劳和智慧演绎着 “穷村蝶变”的无限精彩……
进村入户绘就高山产业图
    11月13日,青川县茅坝乡金家村,这个平均海拔1400多米的高寒山区开始弥漫冬天的气息。然而,50出头的第一书记李波,爬山岭、走村子、串人户,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李波来到61岁的村民张成林家:“老张,想跟你商量一下发展虫蝼的事情。”李波是县气象局正科级干部,选派为金家村第一书记后,通过调研,认为在金家村搞虫蝼中药材种植是个好产业。“我家种了1亩多乌药、1亩多魔芋,如果还能种点其他啥,那当然好了。”张成林得知虫蝼的效益不亚于乌药时,高兴地表示愿意。
    “金家村主导产业是乌药,但乌药不能连续两年在同一块地种植,发展虫蝼产业正好可以把种过乌药的土地利用起来,让老百姓连年都有产业增收。”李波告诉笔者,他对金家村的气候进行综合分析,请县农科专家对土壤、光照、湿度等进行测试,最后认定虫蝼以及车厘子都非常适宜在这里种植。而且,李波通过省气象局的朋友找到了优质种源和销路。
    李波信心十足地说:“我保守预测了一下,虫蝼产业至少会给每户平均增收2万元。此外,村上还将规划2000亩车厘子基地。过个三五年我们金家村一定是个富裕村。
    目前,全县第一书记为所驻村规划集体产业84个,建合作社65个,引进资金310余万元。
风雨兼程打通村道梗阻
    10月26日早上6点半,家住县城的苏河乡樟河村第一书记高德亮已起床。头天晚上下了几个小时雨,又刮起了大风,他放心不下漳河村歇台坡至松林子1.8公里的村道硬化工程。
    因自己没有车,高德亮打电话请同事开家用轿车送他,8点10分左右,高德亮来到樟河村。车刚停稳,他就迫不及待地往工地上赶。这是一段起伏不平的山坡公路,有的地方坡度足有30度。高德亮看了看已经砌好的6处挡墙、平整好的路基,再看了看已经硬化的400多米路面。因为地处偏僻,樟河村的基础设施较落后。高德亮任第一书记后,把改善基础设施、打造安置点作为驻村的“第一把火”。
    如今,樟河村规划核桃树500亩,1.1万株苗子开始挂网招投标,修建容积15立方米蓄水池3口,硬化院坝800多平方米,一建三改 (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28户,争取到农网改造项目,并协调帮扶资金5万多元。“高书记一来就给我们办好事实事,他真是个好书记。”村民李永歧对高德亮竖起了大拇指。
    目前,全县第一书记打通“断头路”8.7公里、硬化32.5公里,建蓄水池总容积3800多立方米,一建三改1200余户。
换血补钙当好群众主心骨
    10月29日下午3点,温暖的阳光洒满了前进乡松柏村的山山岭岭,71岁的罗联柱正和老伴在院坝翻晒玉米。“罗叔,你们好!”罗联柱循声望去,才发现松柏村第一书记董进军、村支书张丽莎出现在面前。“身体咋样?新农合报销的钱领到没有?还有什么困难?”两位书记与罗联柱夫妻俩交谈起来。“你们给我们办理了低保,还帮我们办理医药费报销,对我们太好了。”罗联柱感激地说。7月,乡上民政干部董进军被选派为后进村松柏村第一书记,他首先考虑的就是改选支部班子,加强党建工作,转变干部作风。根据他的提议及乡党委支持,大学生村官、松柏村主任助理张丽莎被选为松柏村党支部书记。
    针对以前制度缺失、执行不严问题,董进军、张丽莎制定了松柏村党员发展计划、流动党员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制度等11项制度。为精准识别低保对象和建卡贫困户,董进军、张丽莎带领8名村组干部分组入户对58户进行调查摸底,重新建立了低保户、贫困户“两本台账”。村“两委”干部坚持赶场天在集镇上的民事代办站办公,代办民事78件。10月24日,松柏村流转土地100余亩,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川乌药材,仅此一项将为39户种植户户均增收1.8万元。
    目前,全县第一书记主导并直接参与调整软弱村级班子14个,14名优秀大学生村官履新村支部书记,31名优秀后备干部进入“两委”班子;79个贫困村重新理清发展思路,建立健全党建制度81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