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青岛保税港区诸城功能区保税物流中心的获批,无疑为青岛市以及山东省内的企业送来了“春风”。集合青岛保税港区与青建集团的平台优势,诸城功能区保税物流中心实现了企业自由港与青岛保税港区在功能政策、信息处理和业务操作上的互联互动,是青岛保税港区实施功能区战略的重要突破,对功能区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城市周边区域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开放窗口,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打造了新的平台和载体。
随着青岛保税区与潍坊保税区开展“区区联动”机制,青岛与山东半岛城市间的区域合作将再度“升级”。近日,记者从青岛市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获悉,潍坊保税区利用虚拟口岸政策优势,与青岛机场合作设立了国际货运直通场站,实现了青岛机场功能后移潍坊。同时,推动台湾长荣海运集团、台湾声宝集团在潍坊综合保税区建设青岛海港潍坊国际集装箱中心,实现了青岛海港功能拓展到潍坊,标志着港口直通公共平台已基本建立。
此外,青岛保税港区诸城功能区保税物流中心的正式获批,实现了企业自由港与青岛保税港区在功能政策、信息处理和业务操作上的互联互动。2015年8月完工后,青岛和潍坊将共同打造一个具有保税物流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以高端产业为主的出口加工区、蓝色战略的创新探索区、青潍一体化的产业承载区,从而为企业提供一个发展的“舞台”,为山东半岛城市间的经贸合作搭建一座“桥梁”。
“区区联动”打造产业载体
青岛保税港区诸城功能区保税物流中心的获批,无疑为青岛市以及山东省内的企业送来了“春风”。集合青岛保税港区与青建集团的平台优势,诸城功能区保税物流中心实现了企业自由港与青岛保税港区在功能政策、信息处理和业务操作上的互联互动,是青岛保税港区实施功能区战略的重要突破,对功能区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城市周边区域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开放窗口,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打造了新的平台和载体。
诸城功能区保税物流中心批准建设面积为750亩,分两期开发建设。中心一期占地300亩,已于2014年9月底开工建设。目前,海关国检通关联检中心、卡口、监管仓库、围网等设施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建设,预计将于2015年8月完工。中心二期占地450亩,计划于2016年建成。
诸城功能区保税物流中心的投入运营,不仅可以实现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商品展示、物流信息处理、口岸、出口退税等功能,还能解决一般贸易出口商品入中心退税、进口商品保税以及加工贸易中的深加工和结转货物问题,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增加物流服务价值、简化办理手续,实现两地的功能联动,为青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提速”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对于青岛保税港区来说,企业自由港是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下一步建设青岛保税港区辐射内陆经济腹地的“无水港”奠定坚实的基础。
企业自由港位于诸城市北部新区,整个项目规划总面积为6平方公里,计划分四期,由东向西滚动开发。其中,一期规划占地面积约为1380亩,规划建设三大板块,包括保税物流中心、新型工业社区以及中储棉现代物流项目。截至目前,三大项目板块已全面展开,2015年将逐步推进功能区二期开发建设。
在园区建设上,企业自由港引入了平台经济的概念,即通过整合资源,汇聚产业要素;创新模式,集成服务体系;完善功能,形成产业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充分依托地缘优势和青岛保税港区发展基础优势,全力打造政策、金融和物流三大平台,采用“3+1”模式,即保税加工与自主创新并重的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与普通物流兼顾的现代物流区、具有特殊政策功能的高新技术与创智创业区,以商务、金融、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综合配套区,加速形成产业集聚,努力打造一个以具有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核心功能的多功能综合型园区,支持并扶持优质企业工业用地,为企业提供财政、税收、金融政策的扶持,并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为入区企业提供办理海关检验检疫、工商税务、环评、质监等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引导内资培育蓝色产业
除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外,山东半岛城市间的区域合作也为地方企业的经贸发展开启了一扇窗口。截至今年6月底,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东营、滨州六市来青投资合作项目达341个,到位资金204.7亿元。其中,烟台来青投资项目98个,到位资金42.6亿元;威海来青投资项目33个,到位资金21.5亿元;日照来青投资项目35个,到位资金23.5亿元;潍坊来青投资项目135个,到位资金90.6亿元;东营来青投资项目28个,到位资金12.8亿元;滨州来青投资项目12个元,到位资金13.7亿元。
各地来青投资的项目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七城市正在不断加大在产业项目、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生态环保和基础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据青岛市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副巡视员王民官介绍,面对持续升温的蓝色产业,市经合办将制定蓝色经济专题推介,推出一批重点招商项目;根据蓝色经济产业规划,引进知名企业参与海洋产业服务配套建设。同时,合理引导内资向蓝色经济领域积聚,鼓励内资企业向新兴海洋产业、海洋高端装备产业、未来海洋产业倾斜,进一步提升蓝色经济领域利用内资水平,争取更多的央企、国内500强和知名大企业参与我市的蓝色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