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幽幽伴我行

08.04.2014  12:18

  这里是大青山下,州河如白色飘带蜿蜒流淌,

  这里北和达县、大竹交界,三县相连,偏远且苦,

  这里有一所学校,前身是中铁二十三局川水子弟校,始建于1968年,2005年底移交地方,虽置于山坳却校风优良、学风浓厚、家长认同、社会肯定。她的名字叫三汇镇六校。

  这里有名教师叫黄静,女,2008年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

  从 渠县 驱车前往,两小时进入 渠县 汇南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里冷清了不少,但驻足川水,依然可见她往日的喧嚣。在三汇镇六校门口,一幅对联“怕吃苦莫入此门,图享受另寻他处”,格外地让人记忆深刻。学校校长曾定全去年作为全县优秀校长巡回报告时讲到了它,今天见到,尤其关注它,或许这就是三汇镇六校的精神?

  黄静,今年49岁,生于此,长于此。小时候,孩子们多是揣着这样一个梦: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黄静的梦想也是这样,为了实现梦想,她学习相当刻苦,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1981年,黄静16岁那年,因为家庭限制,未能进入大学校门,而是阴差阳错地考进了四川江油水泥技术学校,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被招进原川水子弟校当了一名技术工人,担任播音工作。在别人的眼里,这是一份让人十分羡慕的工作,但黄静却非常失落,没有知道她的内心,川水子弟校就在厂内,天天看见孩子们上学放学,黄静的心愈拧愈紧,“我想当老师,我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这种渴望无时无刻不在她的心灵深处涌动。于是,她在工作之余,悄悄报名参加电大考试的培训学习、四川党校的函授学习,同时参加了全国自学考试,当红朴朴的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大学文凭捧在手上时,黄静知道,或许自己离梦想已经不远了……

  天终遂人愿。1998年底,川水子弟校教师老龄化,急需招聘六名年轻教师,黄静以笔试、面试、讲试综合考核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兴奋得几天几夜合不拢眼。第一次站在三尺讲台,33岁了,却高兴得象个孩子,就这样,黄静乐陶陶地教了一个月,上课、下课、回家,三点一线的生活,黄静可是自得其乐,可接下来的学月考试却让她第一次傻了眼:班上40多个学生,语文科平42分,最高分的不上80分,最低的才几分。“我这不是误人子弟吗?”那一夜,黄静整整一宿无法入眠。原来教书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黄静终于明白,作为教师,光凭热情是不够的,它不仅需要责任感和慈母般的爱心,也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半路出家,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困难时,黄静谦虚地向有经验的前辈求教;课余,听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授课;课外,到学校图书室翻阅跟教师专业知识相关的书籍,抄录实用性强的知识点。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赛课,她也总是第一个报名。在三汇镇六校扎根十六年,黄静,硬是以自己对教师岗位的热爱,以自己对教育的执着,一步一步在大青山下成为远近闻名的语文老师,如今,她可是学校小学语文教研组长了。

  父亲是军人,从小教育黄静,做人要挺胸抬头品德好,做事要争做抢做不计劳。黄静谨记着父亲的教诲,在工作中和同事和谐相处,评先评优主动谦让;生活中,哪家有红白喜事,总会主动热情去帮忙。在学校大家都亲切的称呼她为“黄表姐”。“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黄静深谙此理。在学校,她既是老师,又是孩子们的妈妈、亲人。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黄静总是每天早早来到学校,在办公室翻阅资料、做好笔记、准备教案;她总是把笑容传递给学生,绘声绘色的给孩子们讲课,让孩子们在学中乐、乐中学,黄静的教室总是传出孩子们一阵阵的笑声。下课了,她又走到孩子们中间,做游戏、跳绳、打沙包,渐渐地,孩子们也把她当成了自己的黄妈妈,亲近她,跟她聊天,说心里话,调皮的不再调皮,逃学、旷课没有了,孩子们学习更起劲了。

  在农村,留守学生占了三分之二以上,这个群体永远是教育的痛,永远是老师心头的结,家访就成了山区教师必不可少的功课。记得四年级时候,学生李金蔚,作业字迹差乱,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单元测试一次比一次差,黄静找他谈话,他吱吱呜呜说不清楚,打他家里电话无人接听。“怎么回事?”黄静心生嘀咕,李金蔚的家在天城村,距汇南乡上四十分钟路程,黄静一边寻思呢,一边踏上了家访之路。又是坐船,又是爬山路,大汗淋漓赶到李家时,出门迎接居然是李金蔚的奶奶。原来,金蔚妈妈患了鼻癌,正在重庆大坪医院手术,妈妈为了不影响孩子,谎称外出打工,现在还瞒着孩子呢。爷爷姐姐管不住他,成天贪玩,作业也不完成了。获悉情况后,黄静主动与金蔚妈妈通了电话,安慰其安心养病,早日康复,同时承诺管好孩子。在学校,黄静随时注视着李金蔚,提醒他,帮助他,每周按时家访一次,经常给他借阅书籍。慢慢地,李金蔚变了,懂事了,爱学习了。两年过去了,六年级了,金蔚的学习成绩优秀了,连续两年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呢。

  去年十月,班上学生刘梦琰一天上课时突然趴在课桌上大哭,同学们怎么劝也不行。黄静闻听赶紧跑到教室,俯下身子问她原因,梦琰不仅不吭声,反而哭得更伤心了。黄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放学后,她约上梦琰一同回家,当黄静站在梦琰家门前时,她的鼻子一酸:破败的房子,屋内几乎没有从任何摆设,年老多病的爷爷半躺在病床上,不停地咳嗽,呼吸困难,奶奶不停地抹着爷爷胸口。梦琰一进屋,放下书包就来到爷爷身边,帮着抹爷爷的胸口。奶奶拉着黄静的手,“琰琰父母离婚了,他们都不管,现在丢给了我们,我们难呀”话还未说完,却已老泪纵横。黄静的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她从自己口袋里掏出200元钱,“奶奶,给琰琰买点吃的吧!”黄静回到学校,第二天,梦琰上学了,当梦琰进入教室,同学们齐刷刷地鼓起掌来。黑板上“我们手拉手、我们心连心”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一元、五元、十元……,这是一场特殊的主题班会,一会儿,同学的爱心捐款就达到了235元。当黄静把同学的爱心交到梦琰手上时,这个纯朴的农村女孩,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从那以后,黄静常常将梦琰带到自己家里,给她做点好吃的。衣服旧了,再去买上一件新衣服。小梦琰不再孤僻,笑容时常挂在了脸上,伊然成为班上的笑星了,有一天,她在自己的作文《说心里话》中这样写道:黄老师关心我,照顾我,就象我们的妈妈,我长大了,一定要把黄老师当成自己的妈妈一样去爱她!

  四十一个学生,四十一个希望;四十一个学生,四十一个家;四十一个家,就有四十一个具体情况,孩子个个有差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我们不仅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会他们积极地生活,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教书十六年,黄静却觉得肩上的责任越来越沉重。当看见一个一个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关心、呵护,脸上渐渐有了笑容,成绩进步了,当看见一个一个调皮的学生聪明、懂事变成小可爱了,黄静觉得心里很温暖,一种从来没有过成就感洋溢在心田。孩子们的幸福就是老师的幸福啊!

  十六年来,黄静一直有个习惯,每天放学后都习惯待在办公室,学生看见老师在,总会来问有关学习上的事,慢慢的留下来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了。现在,黄静班上很少有差生了,林龙是班上最有名的调皮大王,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班干部拿他没办法,同学们不愿意和他同桌,在班里他不是打这个同学,就是拿那个同学的东西,搞得班上不得安宁,其他任课老师提到他就头疼。对于这样的学生,黄静没有放弃,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了解实际情况,从他的身上找到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黄静特别观察到林龙劳动特别积极,不怕脏、不怕累,于是就在全班表扬他,林龙,这个调皮的孩子,居然害羞起来。黄静继续选择机会表扬他,慢慢地,林龙不再调皮了,黄静见时机到了,马上又把他叫到办公室,鼓励他好好学习,几乎每天都要过问他的学习。没想到,林龙学习上进了不少,渐渐地不懂就问了,2013年期末语文统考,居然破天荒地考了77分。

  现在,在三汇镇六校,时常可以看见这样一种情形,各班班主任没有离开,或在办公室,或在教室走廊,或在下操场,总会看见一群学生围在老师周围,那不是在和孩子们玩耍,是老师们在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在当下教育时风不良的环境下,在三汇镇六校这片净土上,却有一批不计报酬的老师们在无私奉献着,为了汇南的教育,为了汇南的孩子们。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铨释着“怕吃苦莫入此门,图享受另寻他处”的学校精神。

  教书十六年,黄静当班主任十六年。作为班主任,黄静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有长处和闪光点,及时发现并放大,抓住每个教育机会。在三汇镇六校,黄静是能歌善舞,能文善画,再加节目主持,她可是远近的名人哩。黄静班上学生不仅学习认真,却也常常是四季闻歌、舞姿翩翩。记得去年“六一”前夕,白天黄静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下午放学后要给学生编排舞蹈,连续两周下来,或许是太累了,五月的一天,黄静上课时,突然感到一阵眩晕,昏倒在了讲台前。孩子们吓坏了,全部围拢过来,一个个地大喊“黄老师,黄老师”,有的用手抹着后背,有的用纸巾在擦着额头上的虚汗,有的则把自己带来的开水递到老师嘴边,一些女同学看到老师发青的脸色伤心地哭了起来。当学校老师将黄静送到川水工厂医院时,黄静才慢慢地苏醒过来,看到每个学生脸上焦急、担心的表情,黄静哭了。中午,黄静躺在医院病床上,孩子们敲开房门,他们拿来了苹果、梨子、香蕉,还有红枣等:“老师,您要快点好起来,您太辛苦了,多吃点水果吧。我们都想您快点回来给我们上课……。”看到一张张天真、可爱的脸,黄静心中无限感慨:多么乖巧、懂事的孩子啊。那一刻,她深深知道,“我这一辈子永远离不开这帮孩子了,永远离不开大青山了”。第二天,黄静拖着病体坚持回到学校,当她再次站在讲台上时,孩子们“叭叭叭”地鼓起掌来,一个个小手拍得通红。看着孩子们期盼的目光,看着平日觉得普通、今天却倍感温馨的四十平方米的教室,黄静的内心第一次涌上来一种激动:当老师,真好!

  黄静的丈夫胡麒远在川水公司成都工程公司工作,女儿长在了,也在成都。在三汇镇六校的家中,只有一个七十八的老母亲与她作伴。妈妈体弱多病,黄静一下班,买菜、做饭,关心老母亲起居,学生和妈妈,俨然成了她生活的全部。但在青山下,州山滨,黄静习惯了,她说,一辈子能干自己想干的事,这就是幸福!一辈子能和孩子们在一起学习、生活,这就是幸福!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去年7月,黄静曾经教过的学生李濛、贺小雨等参加高考,四名学生考上了重本。当他们拿到录取通知书时,纷纷打来了电话,发短信,表达感激之情。2013年全县六年级语文调考,黄静所教的六年级语文学科在这次调考中,班平均成绩79.8,及格率100%,名列全县前茅。

  在三汇镇六校,我们始终感受到了这样一种氛围,老师们在奉献着,孩子们在幸福地学习着。这里虽远离城市,但我们分明看到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他们在偏远的山乡,以平凡见证着伟大,以青春铸就着辉煌。我们在他们身上甚至找不到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故事,没有!我们让她们谈谈人生感悟,她们甚至也紧张地说不上来来!只是,当我们问她们,“你们,有什么困难没有?“她们可却是一个劲地摇头,连连摆手,”没有,没有!“知足常乐,这就是我们的山乡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她们就开心,这就是我们的人民教师!每到一个学校,每接触一个老师,我们都能切身领悟到什么是老师,什么是大写的人!我们心头只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更多的语言来作表达:老师,了不起,的确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她们对得起这个称号!

  临别,我们突然看到了几个女孩子在跳绳,一个小女孩穿一件红色的外衣,一脸的童真,一脸的笑容,特别惹眼。我蹲下身去,“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刘梦琰,”她就是刘梦琰?经过一天的采访,这个名字已经深深的扎在我的脑海里,”你是黄静老师的学生?”“是”,“黄老师对你们怎么样”“黄老师对我们可好了,就象我们的妈妈!”“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呢?”“我想当一名老师,也象黄老师一样在家乡培养更多的学生,从这里走出去!“我的心头一热,小女孩偏着头应答着,从她的身上,我似乎看见了又一个黄静,一个孩子时代的黄静……

  或许,我们的教育正是在这样不断地传承中得以振兴,

  我们的时代正是在这样不断的传承中不断发展,我们的国家正是在这样不断的传承中不断壮大!

  春来又见花微醺,

  蝶飞片片入桂林。

  杨柳细浪洒鸳鸯,

  青山幽幽任我行。(刘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