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马椅子:100多道工序 能坐几十年

14.03.2015  09:53

  竹编、草编、手工刺绣、蜡染、木雕、 泥塑……我国的手工艺品种类丰富,代表着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人文精神。民间手工艺术,出自草根,却植根传统文化,传承文化血脉。

  保护和延续这些民间“绝活”,既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成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传承,民间手工艺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得以繁荣发展。记者将探访成都各地的民间手艺人,展示他们令人叫绝的手艺。

  “这根不能用了,是根病竹。”马泽洪一边翻弄着竹子,一边嘴里嘟囔着才进的原料中还是混了一些不能用的竹子。刚过立春,马泽洪和妻子就一直在忙着贮备一年的竹子原材料。记者来到都江堰青城山镇青正街的“青城马椅子”店面时,门口刚下了一车竹子,马泽洪正在招呼人,把竹子挪到堆料的后院。“必须在这个节气,备购一年用的竹子,过了这个时间,竹子就生虫了。

   扎实耐用 一把椅子能坐几十年

  “青城马椅子”,因居住青城山镇芒城村的马氏家族三代嫡传的手工竹制椅子而得名。如今,马椅子的手艺已经到了第三代传人——马泽洪的手上。马泽洪13岁就跟着父亲马俊清学艺,得到了父亲的真传,称得上是第三代“马椅子”。

  马泽洪告诉记者,他这店里的竹椅子是要比其他的卖得贵,他随手拿过一把,把椅子单腿立起,整个身子都快压在了上面,椅子没有发出吱吱哑哑的声音。随后他指着一把颜色都快变成深红的椅子,告诉记者,这把是他爷爷马双河在四十年代做的椅子,至今马泽洪仍每天坐着它干活。

   慢工细活 不省材料不省人工

  制作马椅子所使用的工具简单甚至有点原始,弯刀、角凿、挖凿,七八样工具一点不起眼,但全要由马泽洪亲自到铁匠铺守着才能做好,“都是上一辈慢慢琢磨出来的,专门对付竹子的好使工具。

  量尺寸、下料、锯、削、挖、锉、凿,竹屑翻飞,每样工具在他手里,灵巧得就像有了生命,记者随手拿了其中一样工具,照猫画虎试了一下,差点没把手划破,“没十多年时间,这些工具你根本用不好,我的手上不下几百道伤。”马泽洪看着记者的笨拙笑着说。

  接着用文火把竹子烤弯以便做成椅子的包角,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平常坚硬如铁的竹子,这一刻在马泽洪手里成了“面条”,想怎么弯就怎么弯。整把椅子没有一颗钉子和铁丝。一把椅子做下来会有100多道工序,以马泽洪的手艺,也要一天多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把大圈椅。

   后继乏人 各界帮忙寻传人

  如今的“马椅子”不仅有各种各样造型的椅子,而且还有花架等许多实用家具。在马泽洪的店里,书架、酒瓢、筷筒、儿童竹制小玩具,不下五六十个品种。“马椅子”正在创新发展的时候,却也和很多民间手工艺一样,遇到了后继乏人的难题。

  “马椅子”尽管名声在外,但依然面临着传统竹制家居市场严重萎缩的局面。马泽洪的两个哥哥都索性进城打工,基本停下了编制竹椅的活路,马泽洪女儿的这一辈年轻人更不愿意学这门手艺了。

  “现在的孩子没有心思坐下来学习做椅子。”快50岁的马泽洪一说到这个问题,又眉头紧锁。但据记者了解,都江堰一些热心保护民间手工艺的单位和部门,正在积极帮助马泽洪寻觅合适的传人,并且向政府部门呼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人能参与其中,把父辈的手艺传承下去,将“马椅子”传承下去。 (记者 洪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