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中芦山有了富民新支柱

31.08.2015  10:22

—— 芦山灾后重建旅游产业发展成果初现

 

“4·20”芦山强烈地震让震中芦山成为“站立的废墟”,经过700多个日夜如火如荼的重建,芦山县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芦山县旅游兴县战略目标的落地实施,震后旅游产业更是蒸蒸日上。境内生态景区人气火爆,新村旅游发展风生水起,农家乐生意兴隆,当地群众生活更有盼头,旅游产业在恢复中振兴,就业、兴家、富民的新兴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4%和49%,旅游业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的态势。

大川镇杨开村皂角湾新村全貌

抓住重建机遇

 

乡村生态游快速兴起

 

芦山县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灵鹫山——大雪峰、龙门洞穴群、围塔漏斗、飞仙关茶马官道、根雕艺术……每一处都彰显出芦山旅游的无限魅力。

 

震后,芦山县结合实际,在省、市旅游部门的指导下,按照“4·20”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整体打造“一廊两极三区多点”的旅游发展格局:

 

一廊: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走廊,以自飞仙关经芦阳镇、龙门乡至大川镇的交通干道形成旅游走廊。两级:芦阳镇旅游发展极和大川镇旅游发展极;三区:即飞仙关旅游区、龙门——围塔旅游区、大川河旅游区;多点,即太平镇、宝盛乡、灵鹫山。

 

我们把旅游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将生态景区、新村建设、农家乐产业相结合,突出产村相融,强化产业支撑,努力构建新型产村一体化发展新路子。”芦山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市旅游局强有力的指导下,芦山县紧抓重建机遇,结合全市旅游整体规划,从新村建设、旅游品牌打造等多方面努力推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旅游产品,为打造旅游强县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灾后重建成果显现,新村建设更加美丽,今年夏天我们乡村旅游的生意十分火爆。”芦山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谈到,入夏以来,芦山县北部山区大川镇游客接待量每天突破千余人次。当地群众依托重建新房开办农家乐,不仅住进新房子,更鼓了钱袋子。

 

大川镇乡村旅游生意火爆,仅仅是芦山县灾后旅游振兴的一个缩影。在旅游兴县战略思路实施过程中,芦山县旅游局积极组织县域内的新村农家乐经营户赴外市学习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质量提升与推广方面的经验,进一步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服务水平;多次下派旅游局干部上门走访,积极宣传发展乡村旅游的相关政策,并与创办新村农家乐的农户就服务质量、星级评定等进行探讨和交流。

 

同时,开展全县农家乐标准化工作培训会,对服务卫生保障、等级评定与划分等进行了专题培训。经过一系列的引导和扶持,一个个精品新村呼之欲出,一家家农家乐打入市场、走进广大游客的视野。今年夏天,以灾后新村观光、乡村休闲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吸引了成都、雨城区等地的游客涌入震中芦山。

 

整合优势资源

 

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灾后重建中,芦山县旅游局全力以赴推进旅游重建项目。目前芦山县城区域已建成旅游综合服务中心;龙门、双石区域建成青龙峡停车场、青龙峡栈道、半山农家观景平台及停车场、射箭坪游步道及观景亭、600平方米的双石镇旅游接待服务中心、红军广场;大川区域建成了2481平方米的大川镇游客中心、288平方米的杨开村游客咨询点以及配套停车场和杨开村梅子林的大川河景区停车场。飞仙关区域的三桥广场、游客中心、茶马古道改造铺装、自行车骑游道、飞仙关楼、旅游栈道、景观铁索桥等项目已全部实质性开工。

 

按照全域景区化、全民旅游的理念,芦山旅游局以灾后重建为依托,整合资源,首先启动了龙门古镇旅游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相关工作,为全面提升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提供要素保障。

 

重建项目提升旅游发展的硬件,旅游推广则增强了芦山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重建以来,芦山县旅游局通过举办、参加旅游节推广、主题摄影比赛等各类宣传活动,力求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取得突破。利用微信公众号、旅游专题网站等新媒体力量形成多渠道、高密度的叠加效应,实现营销网络的全覆盖。

 

今年6月,芦山县与四川省旅游学校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双方将在产业提升、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景区打造、宣传营销、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为芦山县实现旅游兴县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今年是芦山灾后重建决胜之年,芦山县旅游行业将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建设“秀美姜城·乌木之乡”和加快实现旅游兴县为目标,重点抓好旅游灾后重建项目和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扎实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乡村旅游、宣传促销、行业管理等工作。(雅安日报 记者 卫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