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将“挂、包、帮”进行到底
“ 组织‘配菜’、群众‘点菜’、干部‘做菜’、党群‘评菜’”
2014年,雷波县创新开展“厨房式”工作法,按照“项目捆绑、政策叠加、优势互补”原则,以“组织‘配菜’、群众‘点菜’、干部‘做菜’、党群‘评菜’”为主要内容,整合项目297个、资金9亿多元,推出基础设施、就业帮扶、惠农产业、技能培训等“八大菜系”215道菜品。
全县2100余名党员干部采取蹲点调研、入户走访、火塘夜话等方式走进群众家中、田间地头,引导13000余户群众“点菜”,筛选帮扶项目1683件次。同时,针对群众最直接、最急需、反映最强烈的老大难问题,划拨500万专项资金,开启“短平快”项目建设,解决5万余名群众行路、饮水、就医等“八难”问题178个。
带好头
“挂、包、帮”有力推进
雷波县委、县政府将扎实开展帮扶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该县主要领导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制定帮扶活动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明确帮扶活动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工作方式、推进步骤、保障措施等,落实责任、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多方参与、同步推进的工作格局。在继续推进原有帮扶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参与帮扶的领导范围、部门范围、党员干部范围,扩大受帮扶乡镇范围、村组范围和贫困群众范围。狠抓联乡包村单位“三到村”,变“慰问式”扶贫为“蹲点式”帮扶,健全检查考评机制,将活动开展情况和考评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在省委、省政府为雷波量身定制专项综合扶贫方案、中纪委定点帮扶雷波的基础上,针对难点工作,主动加强与中央、省州帮扶部门的对接和工作汇报,协调解决“磷化工企业继续使用内昆线普洱站铁路运输;打好交通大会战,加快启动宜攀高速、宜西铁路;小沟磷矿探矿权有偿协议出让;金沙口码头建设;磷化工原料及产品在向家坝水库大坝免费翻坝运输;新区建设用地审批”等6个重大问题,加快推动了雷波经济社会发展。
2014年8月中纪委监察部机关扶贫办一行到雷波县调研和指导综合扶贫开发工作,并就进一步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为雷波综合扶贫开发工作把准了脉,指明了方向,并协调“精准扶贫”资金2000万元。3个省直部门和8个州级单位对口联系帮扶雷波县11个乡镇。全县28名县级领导联系39个乡镇、39个村、77户贫困户;482名科级以上干部联系帮扶568户贫困户;55个县级部门定点联系43个乡镇、171个贫困村。
转作风
“挂、包、帮”成效显著
2014年该县共整合资金1.4亿元,实施了6个极度贫困村、16个贫困村彝家新寨项目建设,解决了群众住房、行路、饮水、上学等一批老大难问题,共1926户群众受益。
发展上扶业。以发展和壮大脐橙、核桃、白魔芋、小水果等农特产品为目标,组建扶贫技术服务团,聘请种养专家深入实地开展“三帮三送”技术服务活动,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壮大发展产业、抓好技术指导,为联系对象送项目、送信息、送科技。通过帮扶,新增产业10个,农民人均年收入提高751.8元。
精神上扶志。组织党员先锋队、青年志愿者队伍、农村致富带头人、村“两委”人员等多次深入贫困村开展调研和“一对一”交心谈心活动,使贫困群众抛弃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强自立,勤奋努力奔小康理念,大力发展特色畜牧养殖业,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发展。全年共整合资金2241万元,发展优质粮油5200亩、水果2.81万亩、大棚蔬菜3500亩,发展畜牧养殖户285户,着力打造“芭蕉芋猪、雷波土鸡、天然有机牛羊”特色品牌,实现1000余位群众的成功脱贫。
生活上扶贫。结合“五个一”联系制度,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针对有发展愿望但又缺乏资金的贫困党员,实施“贫困党员发展扶助金”项目,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全年各级干部累计开展走访慰问活动6000余人次,捐款捐物150.86万元。
基础上扶强。部门结合职能职责,按照群众需求愿望,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全年累计投入资金24,014万元,实施农田基础设施、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150余个;改扩建村道372.3公里、入户路189公里;新建蓄水保水工程7个、蓄水池68口、提灌站2个,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万余人;新建村级活动室39个、垃圾处理池79个,解决无电地区农网群众2.7万户。
教育上扶智。坚持“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的理念,按照“抓两头、带中间、攻职教”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大凉山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坚定不移推进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近两年投入约5.4亿元用于教育事业,2014年共改建维修学校78所,招聘或引进教师300余名,新建农家书屋20个,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1200人次,开展教研学术研讨活动35场。全年投入资金63.8万元资助品学兼优“五失”学生50人、困难学生588人,全面提高教育文化水平,高考升学率上升到全州第六位,雷波中学实现清华生“零突破”。
夏零 记者 吴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