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的那段“泸乡情”

12.07.2022  15:03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2日电 (王涛 万晓锋)在圣洁的甘孜州乡城县洞松乡,地处海拔3000米的绒绕神山山腰处,屹立着一座修葺一新的移民村庄--松通牧民新村,这是泸州建工作队(下简称“工作队”)在乡城打造的甘孜州涉藏地区定居点示范性工程,在看得见山水、听得见牧歌、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中助力实施乡村振兴。自泸州与乡城结对帮扶以来,援建已经走过了十年光景。

泸州市援建乡城县洞松乡松通牧民定居点整洁的农家庭院。泸县县委统战部供图

  “以前我们常年住在高山上深山中,出门道路崎岖,对外联系不便,年末收成不好,大家为此苦不堪言。现在,我们村实现了整体移民搬迁,来到了地势更加平坦,土地更加肥沃,交通更加方便的移民新村,我们过上了以前不敢想的生活,感谢泸州援建。”洞松乡松通村村民四郎彭措说。易地扶贫搬迁不仅仅是简单挪窝,而是给农牧民搬迁户选好“新居”,更要选准后续“造血”产业,激发搬迁户致富奔康的内生动力。

  2017年,工作队紧紧围绕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用水等民生问题不断发力。经过28名队员三个多月的实地调研和勘探测绘,投入援建资金300万元,新建太阳能提灌站,用行动有效解决了松通村51户325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2018年,工作队继续把改善乡城县老百姓的医疗卫生问题扛在肩上。按照按照“一低五有”标准,投入援建资金490余万元,在乡城县33个贫困村新(改)标准村卫生室,配齐检查床、听诊器、血压计、急救箱等基本医疗设施设备,村民们从此告别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境,开启了“看小病不出村,看大病有条件”的医疗卫生事业新局面。

  2021年,工作队持续将“树立形象,突出特色,助力产业,富民增收”作为工作主线,主动协助乡城县引进藏香猪养殖企业,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上,探索出一条“政府搭台、企业主导、村民管理、社会参与”的借猪还猪新路子。到2021年底,全村产业收入超过40万元,移民“新村”生活显现出一派红火景象,真正实现了“挪窝”与“换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上,第六批援建工作队光荣接过援建大旗,并立足乡城县实际,经过2个多月的调研和论证,成功编制《泸州市对口帮扶甘孜州乡城县规划(2021-2025)》,在“十四五”期间,泸州市共安排援建项目15个,总规划对口帮扶资金2.125亿元,其中80%以上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60%以上资金向基层倾斜。从2021年起,工作队继续实施惠民帮扶项目,包括初级中学运动场改造、敬老院安防设施、教育和医护人员以及劳动力能力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技改、基层社会治理平台、“两不愁,三保障”补短项目等13个子项目共累计投入援建资金1500万元,用心用情解决农牧民“急难愁盼”的直接问题,真正把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现如今,这里资源禀赋独特、优势明显,藏香猪、乡城苹果、蓝莓、葡萄等高原特色农牧产品盛名在外;这里产业特色鲜明,开发自然观光、红色教育、民族风情等高原旅游新产品。泸州援建这十年,正是这里翻天覆地变化的十年,泸州元素的“藏猪”保种繁育基地、旅游扶贫新村、农特产品加工集中发展园区标准化厂房、“苹果+藏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圣洁的净土上矗立生辉,“泸州援建”讲述着一代又一代援建人在雪域高原的探索实践,悠远的茶马古道讲述着泸州人民和香巴拉农牧民的深切情谊,绵长的康巴走廊续写着两地团结一心战天斗地的雪域长歌。(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