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打造城市“质量精神”

17.03.2016  11:26

  雨城区藏茶产业已成为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四川在线雅安讯(通讯员吴平 记者王建明)单看GDP,雨城区这个指标在全省来说数字并不好看,在体量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如何带动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

  雅安市雨城区政府在2010年就提出了“质量兴区”理念,并出台《雨城区“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三年前,雨城区获批创建“全省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时,巧遇“4.20”芦山强烈地震,为创建工作带来更大挑战。

  雨城区在灾后重建中,将‘质量促发展,重建新雨城’作为城市质量精神,坚定不移的贯穿在灾后重建的始终,围绕项目规划建设质量、公共服务运行质量、新村建设质量、群众生活质量,实现了重建质量、速度、效益‘三统一’。

  工程质量:安全至上“守底线”

  “用的钢筋是抗震钢筋,水泥是正规大厂生产的,主要建筑材料进场都要有原厂合格证、进场要见证取样复检,复检合格后才能使用。质监站的人还要天天巡查,要求高、标准严”。中里镇六家村村长陈体文介绍,以前,村民在自己宅基地建房,随意性很强,地基深浅不一,钢筋少、水泥少,用材有好有坏,安全隐患严重。

  在重建过程中,如何让工程质量安全一步到位,确保受灾群众住上放心房?

  对于雨城区的32个集中安置小区,首先集中进行地质勘查、统一规划设计、外聘监理,再引导村民成立自建委和自管委,由德高望重的村民全程监督,专门培训一批懂工程技术的村民在现场严把材取料、工艺技术等关口。钢筋、水泥等主要材料全都封样。”雨城区工商和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局长白强介绍说。

  对于散户重建,设计单位提供了96套图纸,由村民自己选择心仪的户型和设计,乡镇政府把选址关,避开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雨城区政府出钱,每两个乡镇聘请一个监理单位,对施工的各个环节给予严格把关。

  据了解,已完工的农房重建、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建设工程验收合格率达100%。两年来新建、新改建道路287.6公里,完成约22.7亿元的市政设施建设,验收合格率均达100%。

  产品质量:畅销产品“树高标”

  “我们从藏茶中萃取精华液,制成浓缩茶,兑上水就是上好的藏茶饮品。”雅安茶厂生产线负责人许建波感慨道,从2004年到2012年,8年的潜心研发,他拿到美国FDA认证,公司不知攻克了多少难关。

  雅安茶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鹏总结,浓缩茶从以前的茶渣除不尽导致总有沉淀,到现在黑红透亮的漂亮汤色;从之前涩的发苦,但现在醇厚润口回甘;从以前人工处理到现在全自动机械化生产线,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能够成为2014年上海世博会官方指定饮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市面上仅有的无任何添加、品质口感堪比现熬藏茶的饮品,天露藏茶精华液是作为“世界茶源 熊猫家源”的雅安传承遗产、发展创新的最好例证。

  “美国FDA认证是世界公认的,获得该认证的产品,不但可以在美国销售,而且可以销往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雨城区工商质监局质量监督管理科科长白玫介绍:“天露藏茶精华液获得这一认证,有利于雅安藏茶扩展国际市场。此外,雨城区担纲起草的《雅安藏茶》行业标准顺利通过专家组审查,为抢占全国藏茶行业标准话语权和藏茶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据了解,雨城全区有32家茶企获得QS认证,全区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5个、绿色食品11个、有机产品12个、地理标识1个;成功培育四川名牌产品7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通过两年的创建,雨城区质量基础更加牢靠,产品质量水平大幅提升。全区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连续三年稳定在100%。

  服务质量:全民参与“固基本”

  据统计,雨城区现有流通企业2400家,餐饮企业1800家,生产企业60家,流通摊贩更数不胜数,点多面广,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很大。如何避免防一漏万?雨城区食药监局的对策是加强行业的自我约束和管理,将上述企业拉到QQ交流群,把法律案例、培训通知、政府文件等及时发布,群里的成员也常就热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各抒已见,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自觉守法、提高自律意识的良好氛围。

  目前,西康大酒店、四川雅安倍特星月宾馆成功创建省级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舒心农场被评为首批省级示范休闲农庄。四川华峰物流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AAAA级综合服务型现代物流企业,被省政府列入省级重点物流联系企业、全省物流园区经营示范企业,被授予“四川服务名牌”等称号。

  据了解,2014年,雨城区质量强区专项经费数额占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46%;而在2015年1-6月,这一比例增至2.28%。此外,将创建工作纳入对各单位、各部门的绩效综合考核体系;将“质量强区、依法治区、知识产权兴区”相关理论纳入全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员培训必修课。

  为打响质量品牌,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升级,雨城区将制定完善“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谋划好新一轮质量发展计划;不断调整质量创建思路,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改进薄弱环节;全面实行质量惠民计划,把质量惠民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以质量的创新成效来提升质量的建设成效,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做好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