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区 统筹兼顾 在重建中造血提升

20.04.2016  12:55

  □雨宣

  “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启动以来,雨城区认真践行重建新路子,不断强化问题意识、感恩意识和“赶考”意识,始终坚守“六位一体”工作底线,聚力冲刺“赶考”,全力后发追赶,灾后重建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

  统筹兼顾 重建振兴同步跟进

  雨城区严格遵循灾后恢复重建总规和11个专项规划,在灾后重建中实践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坚持当前与长远融合,编制《雨城区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坚持生态与产业融合,大力培育旅游、商贸物流、工业、茶叶、林竹“五大百亿产业”,促进硬实力与软实力同步提升;坚持精神与物质融合,深度挖掘茶马古道、“三雅”等本土文化基因,积极培育“文化+”新兴产业。

  坚持“一核引领”,加速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大力培育高端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着力激活市场消费。实施“四区联动”,推动北部片区特色发展,打造“串绿、亲水、联山、融文”精品体验式线路,建设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先行区;推动西部片区领先发展,以川滇藏商贸物流园区为战略辐射,加快培育“百亿商贸物流经济”,形成人口集聚、要素集散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支撑;推动东部片区特色发展,依山沿河打造“姚凤合”文旅农商综合体,建设都市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半小时经济圈”;推动南部片区绿色发展,以“环周公山”景区为依托,重点培育空气养生、温泉疗养、山体旅游等产业,打造北纬30度上的康养胜地。

  造血提升 灾后重建成效彰显

  按照“户户安居有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的要求,大力推进“造血式”重建。

  坚持“就地、就近、分散”和“三避让”原则,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设计96套农房图纸供群众自主选择,9857户重建农户陆续入住新居。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思路打造32个新村聚居点,推广“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等做法,统筹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治理、文化传承“五大行动”,示范打造“归园田居”“红色农庄”“清明上河图”“茶马古城”,绵阳市、成都市对口援建的中里新村、余家新村等重建新村成为“产村、文村、景村一体”亮点。全面完成多营下坝“福星苑”安置点城房重建。

  坚持民生项目优先重建,全力确保重建中“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

  实施“工业强基”行动,主动融入“八城一体化”产业协作分工,震后签约项目6个,协议总投资50.9亿元。科学规划“三园一区”产业和空间布局,巩固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一味藏茶、曾好物流港、国盛商贸仓储物流园等重大项目建设,辖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7亿元。另外,青江机器、众友机械等“退城入园”项目建成投产,雅安茶厂、太时生物科技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实施“融合发展”行动,加快培育“百亿旅游经济”,建设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上里古镇、金凤山公园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投资50亿元的“东方碧峰峡1+X战略”签约落地,碧峰峡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通过专家中期评估,跻身“省级旅游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