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区创新培训农村技能人才2600余人

14.08.2014  01:47

(记者 王建明)“4.20”芦山强烈地震后,面对部分群众失地、失业、失房、无生活来源的困境,雨城区区委区政府“痛定思痛”,下定决心,不要再让这些群众因灾至贫,号召各乡镇、各部门结合产业发展、灾后重建用工需求以及本地劳动力状况,创新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送一技之长给受灾群众,就地解决部分群众就业问题。

多方合作,整合培训资源。雨城区人社局、区就业局与区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扶贫移民局等有关部门协调合作,在雨城区就业训练中心、雅安同记服装培训学校、雅安市航空工业联合技工学校等8家雅安市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的配合下,共同组织实施,有效整合和利用了各部门、各培训机构的培训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培训资金效应。

因地制宜,突出产业特色。雨城区在碧峰峡镇、上里古镇等以发展旅游产业为主的北线,重点开展了中式烹饪、茶叶加工、藏茶茶艺、农家乐创业等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帮助旅游沿线群众提升农家乐接待水平,为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做足铺垫。在孔坪乡、望鱼古镇等林竹资源丰富的南线,重点开展了竹编工艺技能培训,以帮助当地提升竹产品深加工能力,助推竹产业发展。在以发展水禽产业为主的草坝镇、大兴镇重点开展了电动缝纫培训,以满足羽绒制品加工的人才需求。

针对上有老、下有小,需照顾家庭、不能外出务工的留守妇女,举办了魅力雨城剪纸、母亲课堂手工技能等培训班,让居家妇女在家也能挣钱。在上里镇、中里镇、碧峰峡镇、八步乡等“4.20”重灾乡镇,针对当地房屋损毁严重,灾后重建项目多,用工需求大的实际,重点开展了建筑工匠技能培训,以满足灾后重建用工需求。

门前开班,居家学艺两不误。针对众多培训对象要兼顾家庭、兼顾农业生产、兼顾灾后重建,不方便长时间外出培训的实际,雨城区根据学员培训意愿,采取以乡镇或村社为单位,就近举办培训班,让老百姓在家门前、在院坝头就能学到劳动技能,这也是雨城区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举措。

身怀技能,就业增收显实效。通过各类培训班的举办,雨城区所属乡镇掀起了学技能、好就业、助增收、奔小康的热潮。

据了解,“4.20”以来,雨城区共举办电动缝纫、家政服务、茶叶加工、藏茶茶艺、竹编工艺、中式烹饪、砌筑技能、手工技能、农家乐创业等职业技能培训班52期,培训农村技能人才26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