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恩于怀携手同行,雨城余家新村旧貌换新颜

07.12.2015  15:52

四川在线雅安频道讯 (实习记者 杨彩苑 记者 王建明)12月5日,雅安市感恩成都援建致谢之行,伴随着和煦的阳光在周公山下的余家村展开。成都市主流媒体采访团在雅安媒体的参与下,一同参观了成都对口援建雨城区灾后重建点之一的南郊乡余家村,媒体记者对余家村的农房重建和产业重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还是,真没想到这么美。

今有余家初长成 藏羌风韵引人赞

“现在我们余家村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余家村村支书王明勋带着记者参观新村,介绍说,围绕“住上好房子,培育好产业,过上好生活”的援建目标,成都市引入成熟的新农村建设2.0版经验“小、组、生”,即“小规模集中、组团式院落、生态化环境”,并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协作下,一年之内完成了58户、29栋、总面积1.12万余平方米的新村聚居点建设,造就了一个具有浓厚川西藏羌风韵的美丽新村。不仅如此,余家村还秉承着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思路,将人文情怀融入建筑中,对各个院落都进行的命名,其中就有颇具古韵的大观园、悠然居等院落。

余家有产业 农家有特色

在成都对口援建五个一项目的支持下,余家村按照“一村一产业、一季一特色”的思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引导农民入股土地成立“富余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成都“老农王”和“久森”公司共同建立了200多亩的蓝莓基地和50亩的脱毒草莓采摘园,与传统的茶叶种植产业以及猕猴桃种植业一起,将余家村打造成了一个春品茗茶,夏采蓝莓,秋尝猕猴桃,冬摘草莓的“四季产业”,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农民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的深入。据冬草莓采摘园的生产部生产经理施琴介绍,凡在草莓基地打工的当地农民,月收入可达2000-2500元。

除此之外,余家村还在成都援建的帮助下引进了生态文化旅游项目,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将村民手中空置的新村房屋租过来,通过统一设计装修,打造出具有余家特色的旅游度假村。据了解,目前度假村规模已达到2000平米,共6栋房屋,规模还将持续增长。该项目的负责人许启超也表示,公司将继续以灾后重建可持续发展,让当地农民增加收入,建立高端基地支持返乡创业为目的,为余家村的重建尽一份绵薄之力。

感恩有你 幸福余家

在成都对口援建项目“五个一”,即‘一村庄、一整治、一产业、一桥梁、一道路’的援建思路下,经过一年的援建,29栋藏羌民宿已于今年5月交付,300余户风貌整治民宿焕然一新。此外,余家村还建立了具备便民服务、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综治调解等服务的公共服务中心,为余家村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同时,余家村长达226米的余家大桥已经竣工通车,解决了余家村民出行难的大问题,为余家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余家2社的村民曹国耀是新村最早入住的住户之一,他激动的告诉记者:“以前余家村对外的唯一通道就是村门口的那座吊桥。村里的一砖一瓦,都是靠人力和‘火三轮’拉进来的。现在桥通了,出行方便了,把我们几代人的愿望都实现了,真心的感谢成都的援建。”

余家村村民何玉芳地震之后回到家乡,在村民的带动下,办起了农家乐。“没想到一开张生意就很红火,每个月的收入比以前在外地打工都还高。”何玉芳高兴的告诉记者。如今,余家村的产业建设基本完成,成都援建对余家村的帮助,余家儿女将永远感恩在心,铭恩于怀。

成都日报记者在采访后感叹说,在成都与雅安的深度合作下,余家村将会成为周公山下的一颗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