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田管忙 农机服务队活跃乡间
□本报记者 刘佳 文/图
“今天下雨,正适合追肥呢!”2月12日一大早,中江县南华镇鸿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玉兰眼瞅着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便指挥合作社的几名成员,为当地永泰镇多宝村种植的小麦追加尿素。
“初八我们就开始上班了,现在是小春田管的关键时刻,可大意不得。”刘玉兰说,早在2000年初她就联合家里亲戚组成农机服务队,为中江县当地的农户提供农机服务。经过近十年的发展,2009年她成立了鸿发农机专合社,如今合作社已有社员200余户,去年创造了61.6万元的纯利润,社员户均获利1847元。
“如今在合作社打工,可要比过去外出打工划得来。”51岁的南华镇民族村5组村民邹学隆说,2012年他携微耕机加入鸿发农机专合社并在合作社打工,每月都能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
“现在在农村做农机服务很有市场呢。”刘玉兰告诉记者,2000年初她和家人在中江当地推广农机服务时,并不怎么受欢迎,一方面中江县地处丘区,农民的承包地田块普遍较小,不利于大型农机操作,另一方面当时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较多,种地的人也就相对较多,很多农户觉得没有必要请人进行农机耕作。
为推广农机服务,最初的一两年,每到农忙时节,刘玉兰总会组织人员免费为农户提供农机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机化的优势日渐凸显。
“在连片大型田块,我们采用大型农机机播、机耕、机收,而在丘区分散的小型田块,则使用微耕机等小型农机。”刘玉兰说,一台微耕机一天就能耕种十几亩地,既节约了人力又提高了效率,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所接受。另外,在当下多数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的情况下,专业的农机化服务也能有效避免土地撂荒。
“目前,大力推广农机化作业,以机器代替人工是我们县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中江县农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作为人口大县,中江去年约有47万人外出务工,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土地流转在该县不断加快,种粮大户不断涌现。规模化发展后,农业生产中从播、种、再到收、晒各个环节的农机化、农技化要求都不断提升。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种植模式,早已不适合当下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去年我们新增各类农机就达到了3000多台,全县的农机购置补贴达到了1000多万。”
“目前我们合作社在全县的服务范围已经辐射到了上万亩。”刘玉兰说,目前合作社正忙于小春田管,他们有意向与其他合作社合作,采用无人机到田间打农药,“按照我们目前的服务范围,一到农忙的时候,人力紧缺就特别明显,我们打算采用更多先进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刘玉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