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袁隆平雕像前满是鲜花,同班同学赶来悼念:很想他

23.09.2021  21:22

  原标题:今天袁隆平雕像前满是鲜花,同班同学赶来悼念:很想他

  今天是中国农民丰收节

  而在袁隆平母校西南大学

  不少学生来到袁隆平手捧稻穗的雕像前献花悼念

  “丰收的日子

  我们真的很想您”

  “在稻香满穗时来看您

  您一定很欣慰”

  “谨记您的教诲

  心在最高处

  根在最深处”

  “今天我也乖乖把饭吃完了

  袁爷爷

  您看到了吗?”

  ……

  献花人群中

  一对老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袁隆平,我来看你了!

  献完鲜花

  老奶奶忍不住哽咽落泪

  老奶奶告诉记者

  自己名叫陈德玖,今年90岁

  是袁隆平在西南大学

  就读时的同班同学

  这些年,她一直跟袁隆平

  保持着联系

  每次袁隆平回重庆

  也都会特意抽空

  和在重庆的同学见个面

  “2017年他回学校

  我们很短暂地见了一次

  没想到这就是永别了”

  陈德玖老人说

  袁隆平一生的夙愿

  就是让老百姓能吃饱饭

  他也为此奋斗了一生

  现在正是丰收的季节

  今天,她特意和老伴过来献花

  纪念袁隆平

  “看见他的雕像我就想哭,很想他

  中国是个农业文明古国

  有着几千年的重农传统

  时至今日

  我们的日常生活

  处处可见农业文明的痕迹

  比如依然使用的二十四节气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

  价值理念

  都是农业社会给今天的馈赠

  更了不起的是

  今天的中国用全球7%的耕地

  养活了全世界20%的人口

  中国已经整体上告别饥饿

  这当中

  袁隆平院士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于千百年来信奉

  “民以食为天”的民族来说

  吃饭问题太重要了

  袁隆平等一大批科学工作者的拼搏奉献

  今天我们才能端牢饭碗

  也仍然谨记“粒粒皆辛苦

  生活的富足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多少科学家在庄稼地里

  弯腰弓背了一辈子

  才换来了今天的衣食无忧

  当代

  我们习惯的生活环境是

  城市化、工业化的

  也常被瞄向星辰大海的

  大国重器所震撼

  但任何时候

  农业都极其重要

  它依旧是万丈高楼的地基

  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同样的,农业研究也大有可为

  在“吃饱”的今天

  老百姓如何吃好、吃得安全

  这依然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有待更多的有志者投身其中

  袁隆平带领的

  是一支世界水平的科研团队

  从新疆到海南都留下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袁隆平本人

  英语也可以张口就来

  常在各大国际会议场合用外语交流

  这样的画面常常

  引得无数年轻人敬佩万分

  与此同时

  袁隆平还会拉小提琴

  他在稻田里演奏的照片

  在网络上传播得相当广泛

  专注科研、热爱艺术

  关注青年发展

  科学家的生活

  不是无趣的、单一的

  而是丰富多彩的

  科学家的面貌也是多元的

  这对于我们今天

  看待、从事农业研究也有启发

  农业已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

  其中凝聚着越来越高的科技含量

  展现着越来越强的技术属性

  我们也不必再把农业研究

  视为艰苦的、粗糙的

  相反它是尖端的、精致的

  意义重大的

  它值得有抱负

  有理想的青年人

  为之燃烧青春

  在这个丰收节

  我们格外想念袁隆平院士

  纪念袁隆平院士最好的办法

  其实就是沿着他开辟的道路

  继续走下去……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学校共青团”(ID:tzyxxb)、“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央视新闻客户端、光明网、抖音@央视网、网友评论等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