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促党建 暖心家访育雏鹰——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暑期家访工作纪实

19.07.2016  16:08

  为深化“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以“五创五带头”为载体开展“共产党员示范行动”的实施方案》、校党委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总体方案的要求,根据校学工部“关于开展2016年教师暑期家访活动的通知”的安排,以“走访家庭、关爱学生”为主题,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家访工作组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家访工作。本次家访旨在加强学校和家长的交流交融,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真正将“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争做合格党员”落实和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

  2016年7月10日,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家访工作组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晓宏带队,陈洁老师、李蓉研老师、吴晓萍老师和张平老师一行5人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为期六天的暑期家访工作,共走访了10位学生家庭。本次家访主要分为两个环节:家长座谈会和深入学生家庭座谈。

  家访面对面,教育手牵手,推进家校合作

  座谈会上,张晓宏对本次家访目的、学校和学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扼要介绍,针对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的举措以及家校共建方式等家长较为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认为家校合作是实现高质量学校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纽带,并就如何搭建好家校合作平台,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与家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各年级辅导员老师围绕每一位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家长开展了一对一的深入交流。

  电子家访,不如面对面。其中,2013级一位学生家长谈到:“这次家访,使我对孩子成长有了更进一步规划,希望他在校通过理论知识的提升以及在老师的指引帮助下,增强自身能力,继续深造”;2014级一位学生家长谈到:“上了大学后,孩子和家长交流变少,通过这次家访,使我们对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有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同时,也希望学校能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平台,增加就业面;“大学老师进行家访,还是头一次参加,这一下子让我们家长真正地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心里踏实了很多。通过面对面交流,使我们认识到对孩子教育方式和引导方法上仍需进行反思,以更好地实现家校共建”,这是2015级一位学生家长谈到的。座谈会上,家长们对学生的殷切期待、对学校的期冀溢于言表。最后,张晓宏对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来参加座谈会表示感谢,希望继续支持学校学院的工作,通过家校合作,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赢。

走进学生家庭,关爱学生成长,家校共育雏鹰

  根据计划安排,针对路途较远、出行不便等特殊情况的家庭,学院家访工作组进行了实地走访,先后来到位于偏远村镇的2015级张同学和2013级徐同学、李同学三位学生家中进行家访。

  2015级张同学,其家长均是地道的农民,他们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多的言语,更多的时候是摩擦着布满厚重茧子的手掌不知该如何表达,但是当他们听到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听到学生这一年来的巨大变化、听到学校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规划时,家长眼中透出了希冀与期盼,并一遍一遍的重复着:“感谢学校,感谢老师,谢谢你们……”,最最朴实无华的话语,却让我们每一位教师真切的感受到自身工作的责任重大。在随后走访的2013级徐同学、李同学家中,家长们都很激动,在与家访工作组进行攀谈中,每个微小的细节都表达了家长对孩子的深切关爱与期待,同时,希望在老师的培养和栽培下,学生能够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张晓宏对家长们的期许与信任表示理解与感谢,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学校已经为学生搭建好舞台,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来建设自己,用所学回馈家庭和社会”。学生表示将继续努力、发奋图强,用智慧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暑期家访活动,是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践行“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也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家访对象主要覆盖农村家庭经济困难、普通学生、学生干部和少数民族学生等不同类别,采取家长座谈会和深入学生家庭等方式。通过家访,一方面,使学校更加真实的掌握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以及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对学生的期望;另一方面,使家长对学生在校学习状况、生活环境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对学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以家访为平台,建立起了学校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及时掌握家长对学校工作的需求与建议,弥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同时,通过本次家访活动,增强了党员教师队伍对教育工作的认同感,对组织的归属感、对学生的责任感以及对同志的亲情感。学生的培养和塑造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关键一环。学校的教育功能必须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只有整合家长力量,形成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构建家、校德育教育共同体,才能使学生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家访工作组将把该项工作常态化,为新时期搭建好家、校桥梁做出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