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空军生力军 75年前空幼"雏鹰"从都江堰起飞

30.10.2015  11:58

空军幼年学校学员如今已白发苍苍。

  10月14日,都江堰市蒲阳河畔,一群白发苍苍、操着各地口音的老人在这里逡巡、合影,久久不愿离去。这群老人平均年龄已经85岁以上,来自上海、陕西、云南以及台湾等地。70多年前,他们从各地来到蒲阳生活学习。他们的母校,就是当年为展开抗日持久战培养空军后备人才而建立的“空军幼年学校”(以下简称“空幼”)。

  1940年,蒲阳这个小地方,留美的教育家来了,归国华侨来了,少年也来了。他们相约:风云际会壮士飞,誓死报国不生还!

  抗战生力军

  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然而中国空军羸弱,根本无力阻止日机肆虐。为了打赢抗日持久战、夺取制空权,培养空军后备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的学校,当年便建在这里!”空幼一期学员、89岁的陆建航老人指着草木葱茏的一处疗养院兴奋回忆,“只不过当年的校舍要破旧多了!

  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在其空军的大肆轰炸助力下,不断吞噬着中国的国土。打了两三年,中国空军就几乎被摧毁殆尽。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曾在回忆录上写道:“至1940年仅剩飞机65架……

  为了培养自己的空军生力军,1939年冬,白崇禧、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委员张治中等,向国民政府正式建议成立空军幼年学校。

  空幼五期学员刘宗本说,其实当年也有少数苏联志愿航空兵来华,1940年后美国飞虎队也开始援华抗日,但毕竟数量甚少。当时中国的飞行员,主要由杭州笕桥空军军官学校培养。由于飞行员在年龄、体质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因此生源并不充足。在抗日是场持久战已成共识的大背景下,苏联派驻中国的空军总顾问帕尔霍明科向航空委员会建议:在中国设立空军幼年学校。建议很快得到了包括周恩来在内的国共人士支持。彼时,苏联、德国、日本等二战参与国不但大力加强空军装备研制,并且都设有空军幼年学校,从小培养飞行人才。

  当时的国民政府已迁都重庆,空幼自然也只能建于大后方。校址挑来选去,最终确定在当时的灌县蒲阳镇。因为这里距离成都不远,又相对隐蔽。林木繁茂,有利于防空。而且当时成都周边已经有好几处机场,训练也十分方便。

  1940年春,空幼筹建处的工作人员在蒲阳镇外一公里的大明寺唐家大院买下多处草屋,加上寺庙的几栋瓦房,凑齐了校舍。原国民政府陆军少将汪强,被任命为空幼教育长,全面负责教学。汪强出身保定军校,曾留学美国。国民政府寄望他能用西方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出一批抗日空军的骨干人才。

  恰同学少年

  一九四○年初,空幼开始在全国招生。第一期原本只计划招收三百名十二至十五岁的学生,但实际报考的学生达到了两万多名。

  “我永远也忘不了我家乡遭日本飞机狂轰滥炸的惨状!”86岁的空幼5期学员楼世正,即使今日言及当年报考空幼的原因,仍然激愤不已。1940年下半年开始,空幼每年在成都、重庆、汉中、贵阳等8个城市及海外各总领事馆设立招生站。祖籍浙江诸暨的楼世正1944年已随家人逃难到贵阳,空幼的招生站恰好就设在他家旁边,因此很快引起了楼世正的兴趣。“我就想着要投笔从戎,把日本鬼子赶出去!”楼世正先偷偷参加了考试,被录取以后,才回家做通父母的思想工作,然后取道重庆到了学校。

  在国家存亡的生死关头,这些年仅十几岁的青少年,已经拥有了满腔的报国热忱。祖籍北京的陆建航,父亲收入优渥,他从小上的是教会学校,童年无忧无虑。但抗战爆发后往大后方逃难,亲眼见到日机俯冲下来扫射轰炸,“飞机一来,我们就赶紧下驴车,趴在田埂上躲。”陆建航因此立志参军,保家卫国。当空幼在汉中招生时,他毫不犹豫参加了。

  当时汉中参与报名的学生,3天之内就达到了2000多人。而举国上下,报考空幼的学生源源不断。有的考生瞒着家人连考三年,有的家里则把几个孩子都送到了部队。86岁的刘宗本祖籍四川安岳,第一次没考过,又考了一次。而空幼四期的学员周志兴,二哥是在战争中殉职的空军烈士,后来他也被母亲送去报考了空幼。不仅平民百姓,社会名流李济深和白崇禧,都曾先后把儿子送到空幼接受严格训练。“我现在身体这么硬朗,因为当年就是飞行员的身体标准!”刘宗本说,考试除了文化要达标,体格考试要求视力达到1.5,还要考平衡。“闭上眼睛做动作,看摇晃了没有。”很多人在这一关被刷掉。空幼第一期学员原计划招收300人,但最终只在两万多名报考者中招了298人。